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調查稱重陽節空巢老人熱盼子女信息

 

CCTV.com  2009年10月26日 08:3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節前調查發現空巢老人熱盼子女信息

  家庭成員中女性比男性更樂於打電話噓寒問暖

  編者按:又到重陽。新聞調查發現,對空巢老人來説,最好的節日禮物莫過於兒孫一個報平安的電話。親情常在心中,溝通從這裡開始。在重陽這一天,你擁有同樣的24小時,每小時有同樣的60分鐘。請抽出一分鐘,送出一聲簡單的問候,那也許正是遠方某個人最熱切的期待。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空巢老人”們都希望兒孫時常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但在外打拼的“新客家人”們卻總是忘記電話報平安或三言兩語就打發過去了。老人們告訴記者,他們對孩子們滿腔的關懷和愛心只化作一句話:“我們什麼都不缺,只要你們過得好。”

  電話一響老人搶著接

  今年剛做完80歲大壽的張奶奶是個“電話迷”:電話鈴聲一響,她必然搶著去接;偶爾被老伴或大女兒接到了,她就會在旁邊急切地問“誰打來的”。張奶奶家住湖北省荊州市,膝下有十幾個兒孫輩,最近的在身邊、最遠的在美國。每當聽到兩歲的重孫在電話裏奶聲奶氣地叫“太奶奶”,或是在美國留學的孫女講些新鮮事,她就笑得合不攏嘴。一邊心疼孩子的電話費,卻又捨不得放下聽筒。“只要他們個個都好,我比什麼都高興。”張奶奶説,只是“常常記挂孩子們”。

  和張奶奶一樣,多位“空巢”老人都有同感,最盼望能常接到兒孫們的電話,“他們沒主動打電話來,我也不敢輕易打過去,怕他們工作忙分了心。”

  報喜不報憂有苦難言

  “不是我不想打電話,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該跟他們聊什麼。”家住新疆伊犁的阿濤在廣州念大學,因為路途遙遠,一年才回家一次。他很少主動打電話,多是父母每兩星期給他打一次電話。電話裏父母往往採取“問答”形式來了解孩子的生活,而阿濤也多數問父母“身體怎樣”、“家裏好不好”等,三言兩語沒話説了就收線。

  女白領阿東的媽媽強烈反對女兒從深圳市一家區屬公立醫院辭職,曾經天天給她打四五個電話,又勸説又責備。“從那時候我就覺得跟她説不到一起去。”打那以後,阿東就很少主動給家裏打電話。

  來自雲南農村的方先生供職于廣州一家大型外企,工作、生活壓力很大。“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的,現在這種狀況,父母問起我怎麼説呢?打電話也只能少説幾句。”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