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社科院專家:我國社會建設落後經濟建設15年

 

CCTV.com  2009年10月15日 13: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名家簡傳

  陸學藝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研究員、博導。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理論、社會結構和農村發展理論研究。曾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課題研究,著作有《改革中的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轉型中的中國社會》、《中國社會結構變遷》和《三農論》等,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主持國家社科重點課題《中國國情叢書——百村經濟社會調查》、《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等。

  革命是分階段的,改革也有階段性,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我國社會建設比經濟建設差了15年,加快社會建設的步伐非常重要

  我國社會建設比經濟建設差了15年,加快社會建設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論壇記者:即將迎來新中國60年華誕,作為研究社會問題的資深專家,您能不能談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建設所走的路是怎樣的?

  陸學藝:社會建設是一直在進行著的,但這個詞是個新詞,以前不叫社會建設,叫社會發展,但這個事情沒有斷過。最早把我國的建設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的,是毛澤東同志在1941年撰寫的《新民主主義論》一書中提出來的。那時的中國,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農業社會,小農經濟是汪洋大海,農民佔90%以上。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未來作構想,勾勒出政治、經濟、文化三大領域,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在規劃社會主義建設總體佈局時,還常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為架構。1982年,制定第六個五年計劃時,增加了社會發展的內容,從此以後的五年計劃,都冠名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還是以經濟體制改革與建設,政治體制改革與建設,文化體制改革與建設三位一體進行佈局,但在講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時,指出要達到“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裡加進了“社會更加和諧”一項。這反映了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後,我國的經濟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國家總體上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從鄉村社會轉向城市社會,這種轉型對於經濟社會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産力的極大提高,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要求社會結構變化與之相協調;經濟高速發展,要求社會事業發展與之相配合;人民物質生活的極大提高,要求社會安定有序。所以,黨的十六大提出“社會更加和諧”反映了生産力發展的要求以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的新概念後,專門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做出了決定,十七大則進一步指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佈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這個事實本身既反映了當今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的客觀實際,也反映了我們對這种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有了新的概括,有了突破性的新的認識。

  人民論壇記者:在現階段的中國,為什麼提出來要更加注重社會建設?

  陸學藝: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成就是顯著的,城鄉居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相對滯後,出現了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等問題。黨的十七大為此專門做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決策,這一決策非常正確,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要求,有利於調整社會結構,有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但社會事業建設方面欠賬較多,同客觀需求差距較大,要真正做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業有所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的關係來看,前者是戰略目標,後者是重要手段,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通過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建設來實現。革命是分階段的,改革也有階段性,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我國社會建設比經濟建設差了15年,加快社會建設的步伐非常重要。

  一個國家,最重要、最基本的結構是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擴大社會中産階層的規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人民論壇記者:社會建設都包括哪些方面?

  陸學藝:社會建設是指社會主體根據社會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改善民生和推進社會進步的社會行為與過程。社會建設的內涵很廣,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實體建設,諸如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建設、社會事業建設、社會環境建設等;二是制度建設,諸如社會結構的調整與構建、社會流動機制建設、社會利益關係協調機制建設、社會保障體制建設、社會安全體制建設、社會管理體制建設等。社會實體建設提供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社會制度建設則使社會更加有序與和諧。

  人民論壇記者:用社會結構變遷來理解社會發展,其衡量的標準和評價尺度如何把握?

  陸學藝:一個國家,最重要、最基本的結構是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這兩個結構要協調,相輔相成,互為表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怎麼樣,社會怎麼樣,以前往往從經濟結構來説,比如經濟發展得怎麼樣,人均GDP多少?一二三産業多少?比例怎麼樣?由此大致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發展水平。其實,這些同樣也可以從社會階層結構來判斷,比如這個國家、地區的上層階層、社會中産階層、社會底層的比例如何,工人階層、農民階層有多少,通過對他們狀況的分析就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地區的基本國情。一般來説,社會中産階層佔到40%以上,這個社會才能稱為現代化社會。

  總體分析,當今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是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結構,而社會結構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離工業化國家應有的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的社會階層結構形態差距還很大,存在著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的矛盾,這是産生諸多經濟社會矛盾問題的結構性根源。對此,要繼續深化改革,創新社會政策,構建與經濟結構相適應、相協調的社會結構。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