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國文物流失日趨嚴重 民間收藏該放該管惹爭議

 

CCTV.com  2009年09月18日 07: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本報記者 王俊秀 實習生 繆媛

  盛世收藏熱。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民間收藏不斷升溫,電視臺“鑒寶”等欄目受到熱捧。在利益驅動下,文物流失現象日趨嚴重。究竟誰是罪魁禍首?

  民間收藏應放開還是嚴管

  “主要是利益驅動,也有媒體的誤導,現在過於強調文物的經濟價值,‘要致富,就挖墓,一夜挖個萬元戶’,收藏變成發財致富之路,這是絕對錯誤的導向。”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説。

  謝辰生曾主持起草198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他第一次明確提出文物的定義。他認為,民間收藏是應該鼓勵,但不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是看重它的藝術文化價值,是鑒賞,而不應該是投資。“過去的收藏家都是學問家,是真正為了鑒賞和愛國。而現在是‘利之所在,趨之若鶩’,應該嚴格限制文物流通,改變輿論導向。”

  謝辰生認為,民間收藏是可以的,但是要講究來源正當合法。出土的文物必須歸國有,這一點是明確的,文物買賣必須規範,絕不能放開。

  中國文物學會的成大林告訴記者,我國曾經放開過文物流通,在來源上不太追究,結果後果非常嚴重。由於國內的價格低,國外的價格高,導致每年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但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王邦華認為,收藏熱是國家昌盛富強的一個象徵,“大家有錢了才來玩收藏,盜墓從古至今都有,不能簡單地歸咎於收藏熱。”

  他認為,國家現在應該鼓勵民間收藏。“民間收藏實際上是國家收藏的補充。一個好的東西,如果國家收藏不了,民間再不收藏的話,它就只能走一條路,就是流失到國外。把國寶留在國內,留在民間,這樣就不會出現毀壞或者流失到國外的現象。”

  至於一些地方收藏家協會成為文物販賣護身符,王邦華説,“不管他持有什麼級別的會員證,是什麼協會的會員,只要其來源是非法的,就應該追究刑責,絕不姑息。”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鳳海也認為,盜掘古墓、文物走私並非民間收藏所助長,政府應該對民間收藏進行鼓勵和引導,而不是打擊和制止。

  王鳳海説,從國際市場來看,我們的文物價格並不是很高。“畢加索的一個油畫,可以賣到1億多美金,我們一個幾百年、上千年的文物,賣到100多萬元或者1000多萬元人民幣就是價格虛高嗎?我們真正的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個人覺得還遠遠沒有達到它應該有的價位。實際上,隨著我們國家國力的增強和世界的認知增加,我們的文物價格還會提升。”

  北京嘉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覃華認為,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財富大量增加的社會背景下出臺新的《文物保護法》,其立法目的應是鼓勵和支持民間收藏文物,並希望通過民間文物市場的不斷壯大,利用民間資本的力量來彌補傳統的國有博物館收藏模式下資金不足的缺陷,實現藏寶於民、藏富於民。

  覃華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國家在總體上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可以適當放開文物市場,不宜統死。要對文物市場加強管理和監控,對於進入流通領域的文物,要嚴格劃分等級,規定的珍貴文物由國家收購,對允許流通的文物應當有明確規定。同時,國家要嚴格控制文物出境,嚴厲打擊文物走私等違法犯罪行為。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