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國作協七屆八次主席團會議全票通過決議,聘請作家金庸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中國作協新聞發言人陳崎嶸表示,金庸先生雖沒有參加此次會議,但通過電話表示“非常高興”。
“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説”。作為擁有最廣大讀者群的新派武俠小説家,金庸自今年6月加入中國作協以來,爭論就不絕於耳。
此次又擔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金庸與中國作協再次成為媒體焦點。
怎樣解讀金庸“入主”作協?多方人士都有話説。
為海內外作家做了示範
中國文學的敘述將更完備
“我們一直在想發揮金庸先生的獨特作用。”陳崎嶸説,由於金庸在海內外華文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所以擔任這一職位是“比較恰當的”,而且這個職位更多是榮譽性的,不是領導實職。
陳崎嶸認為,金庸擔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至少可以發揮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導向作用。他以文學成就、人格魅力做出的選擇和擔當,為海內外作家做出了示範。二是聯絡作用。他在華人世界有許多好朋友,這將有利於中國作家更好地跟世界各地華人廣泛交往。三是幫助作用。他在國際社會享有的聲譽,將有助於中國作協提升對外交往的層次和質量。”
對此,許多作家、學者都表示認同。“這次金庸先生當選名譽副主席,大家都是擁護的。”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説。金庸助手、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認為:“我覺得這是實至名歸,順理成章的一件事,金庸先生當之無愧。”
“金庸的當選,是對大陸以外的華人作家創作實績的肯定,具有很強的感召力。”現代文學史專家、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後段從學表示,長期以來,大陸與港澳臺的文學敘述都是各自為戰,缺少溝通。如果以後能有大量港澳臺作家加入作協,勢必促進文學的進一步交往融合,也更易於放在“中國文學”的大框架下來講述。這樣的一種文學史觀,意義深遠。
搭建雅與俗的溝通平臺
期待更多優秀大眾讀物
從金庸作品上世紀末走進大學課堂,到本世紀初進入中學教材,每一次爭論,文學的雅俗之變都是中心話題。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認為,雅俗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俗並不必然代表低劣,雅也不一定代表高尚,應該以超越雅俗的眼光,去辯證地看待文學藝術。
“一個國家的文化,如果不首先考慮受眾是誰,不掌握受眾,你這個文化就是沒有力量的文化。”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看,決定和影響一個國家公民素質的最重要因素,不是這個國家有多少個“魯迅”,而是這個國家有多少個“張恨水”。像魯迅這樣的把人性分析得這麼透徹的文化大師,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也沒幾個,可是人家可能有無數的“張恨水”、“金庸”——而這正是金庸的意義。
孔慶東説,中國的民眾很缺乏優秀的大眾文學讀物,所以金庸才會長盛不衰,“我們從政府到學府,一定要高度重視大眾文化的建設發展,才能使中華文化真正強大起來。”
陳崎嶸也認為,金庸的當選,正是為搭建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溝通的平臺,有利於文學生態的豐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則表示,“國家開放了,我們的文學也應該更開放,更具有包容性。”
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金庸以及其作品在大陸地位的變遷,反映了時代文學觀念的包容與進步,有利於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本報記者 呂紹剛
相關鏈結:
責編:趙德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