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五大自治區成就展之“如詩如畫寧夏川”展覽側記

 

CCTV.com  2009年09月02日 14: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成就展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喜看塞上好江南

  ——中國五大自治區成就展之“如詩如畫寧夏川”展覽側記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賈楠)金色的圓頂高擎着一彎“新月”,雪白的墻壁鐫刻着精美的浮雕……在中國五大自治區成就展之“如詩如畫寧夏川”展覽的入口處,中華回鄉文化園大門模型引得參觀者紛紛駐足留影。自25日開展以來,已有大批觀眾前來參觀。

  走進展廳,“關懷寧夏——春風如海浴塞上”、“人文寧夏——最是滄桑起風情”、“輝煌寧夏——花兒聲聲唱新篇”、“和諧寧夏——同心掬得滿庭芳”、“騰飛寧夏——鳳凰展翅舞中華”五個部分的展覽用近200幅豐富多彩的圖片,以及翔實有力的數據、栩栩如生的模型、雕塑和民居實景,向觀眾展示了享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光溢彩的發展成就。

  “寧夏的變化真是太大啦!”海南省委黨校教師夏魯平觀展後感嘆道。1976年,正在內蒙古自治區插隊的知青夏魯平來到銀川實習。“那時候,銀川是‘一個公園三個猴,一個警察看兩頭’,小得很。”

  時隔30年,當夏魯平於2006年再次回到寧夏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我都認不出來了!有條街修得比長安街還長,原來住的小平房早就變成了高樓大廈。”

  展廳內擺放着一部打開的“投影電子書”,左右書頁分別用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展示着60年間寧夏的發展變化:唐徠渠兩岸,光禿禿的景象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樓房林立的社區;新華商業街上,從路燈比房子高、“交通基本靠走”,到大型商場雲集、公交車出租車排隊;從1958年寧夏結束不通火車的歷史,到高速電力列車奔馳在軌道上;從用舊磚石搭建的銀川圖書館到鑲嵌着玻璃幕墻的寧夏圖書館;從騎毛驢走親戚到出租車招手停;從兩層樓高的人民影院,到全國連鎖的萬達影城……

  來自北京市大興區的杜淑君老人在電子書前久久駐足,仔細觀看。“看到少數民族地區有這麼大的進步,作為普通公民,我感到自豪!”她説。

  30年多前,杜淑君也曾在民族文化宮看過關於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展覽。“那時只有這種黑白照片。”她指着電子書左邊的書頁説,“現在新舊一對比,進步真是太快了!”

  展覽圖片顯示,寧夏的地區生産總值從1952年的1.7億元增加到2008年1099億元。改革開放30年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6元增加到1.2萬餘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16元增加到3681元。

  作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既有濃郁的回鄉風情,又有醇厚的黃河文化;既有雄渾的大漠,又有秀美的“塞上江南”。目前,寧夏是全國4大自流灌溉區和12個商品糧生産基地之一,正在建設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中部乾旱帶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區和南部黃土丘陵生態農業示範區。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政治與行政學專業大四學生薛紅立深有感觸地説,展覽上大量的數據、圖片,讓觀眾切身感受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發展,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水平的大步提高。因此,要堅決維護民族團結,“這才是識大體、顧大局的表現”。

  在展廳入口處的留言簿上,寫滿了觀眾對寧夏的祝福:“祝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明天更好,祝寧夏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去過三次寧夏,發展越來越好,願未來的寧夏更美好”;“掀起蓋頭來,寧夏更俊美”……

  據了解,展覽由中央統戰部、中央外宣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民委和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共同主辦。展覽將於9月17日結束。

相關新聞:

內蒙古固定資産投資7100億 推動近百項目實施

內蒙古重組整合稀土産業 擬建儲備制度穩定價格

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生産總值在全國居第16位

內蒙古城鎮居民醫保率80% 經濟發展增速全國第一

寧夏工業實現由"零"到強轉變 人均産煤量全國第三

新疆60年來人均生産總值增至19893元 天然氣産量居首

50年西藏經歷兩大跨越 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482元

去年廣西人均生産總值14966元 少數民族幹部佔36%

廣西鋼廠40多名職工體檢鉛超標 企業被停産整頓

去年廣西人均生産總值14966元 少數民族幹部佔36%

寧夏投資5000億打造煤化工、發電、循環經濟示範區

新疆GDP達4203億 居民生活水平將年均增長10%

西藏40多個民族團結、平等、互助 相互離不開

責編:張仁和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