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四川醫學界發現汶川地震倖存者腦功能發生改變

 

CCTV.com  2009年09月01日 08: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中新網成都9月1日(王萌)“通過身體無損傷的汶川地震倖存者腦功能磁共振數據分析,我們首次發現人們在應對地震這樣的巨大災難時,腦內負責情緒、記憶的功能系統在25天內就出現了客觀的功能改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華西臨床磁共振中心成員呂粟博士向記者介紹了該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呂粟告訴記者,參與研究的倖存者年紀在20歲到60歲之間,都有地震親身經歷,有的看到了房屋倒塌、有的親人受傷、有的親人在地震中遇難。報名參與研究的民眾遠遠超過44名,在其中挑選出的44名倖存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身體無任何損傷,情緒波動較大。

  該研究成果以《高場磁共振顯示中國八級地震倖存者腦功能改變》為題將於近日在科學界最負盛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全文發表。記者了解到,該研究從去年汶川大地震發生13天后開始著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影像醫學中心主任龔啟勇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通過對來自四川地震極重災區什邡、映秀、綿竹、汶川等地44名身體無損傷倖存者進行心理評估和腦成像檢查,並對44名民眾進行追蹤隨訪,得出的結論是44名民眾在腦內海馬、杏仁核、蒼白球、右側額葉這些區域腦功能活動增強,而系統的協調性減弱。

  該文指導老師之一、國內著名精神病學及心理衛生專家、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教授況偉宏告訴記者,汶川大地震不僅導致大量民眾死傷,還給災區民眾帶來了一生無法撫平的精神創傷。這些地震倖存者中,有一部分人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這種精神疾病不僅嚴重影響災區民眾社會生活,甚至有部分人因之而自殺。如何評估倖存者的腦功能以及預防創傷相關疾病的發生,是全世界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一個難題。

  況偉宏説:“該研究對了解正常人在遭遇災難後為什麼會發生焦慮、抑鬱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提供了客觀的功能影像依據。尤其是對探索創傷相關疾病如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病機制奠定了基礎,同時為今後創傷後藥物和心理治療的及時介入提供了客觀的依據。”(完)

  相關鏈結: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