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構築中國經濟的“鋼鐵長城”

 

——新中國成立60週年金融工作述評

CCTV.com  2009年08月27日 09: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2009年7月2日,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五城市,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內專家認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征程跨出的堅實一步”。

  6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統一全國金融機構、統一全國流通貨幣,成為新中國定章立規的重大事務。此前近百年,中華大地上因戰亂不斷導致的貨幣混亂歷史,從此宣告結束。取代舊中國五花八門貨幣的,是印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的人民幣。這幾個遒勁有力、秀麗大方的票面漢字,由當時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題寫。

  60年後,國際金融危機讓世界經濟籠罩在恐慌中。中國經濟在一片陰霾中扮演著新興經濟引擎的重要角色。人民幣此刻“走出國門”,得益於幾十年來中國金融行業高速發展形成的良好信用,預示著世人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為國民經濟“供血”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施行的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集中統一的國家銀行體制。最初的金融體制主要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安定,並配合迅速展開的工業化基礎建設。

  改革開放後,金融業發展開始轉向市場經濟。1983年9月17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中央銀行制度得以建立,主要擔負貨幣創造、貨幣調控等宏觀職能,而金融市場的微觀融資等活動則逐漸交給商業銀行進行。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維護了大國信譽。但同時銀行系統也為呆壞賬所困。有外國媒體就此妄言,“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技術上已經破産”。可12年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這3家國有銀行已躋身全球市值最大銀行之列。

  2003年中國啟動了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幾大銀行先後上市。有人評價,昔日的“學生”正勇敢地走出國門,走上世界金融業的大舞臺。

  2008年10月,就在金融危機的漩渦中心華爾街,中國工商銀行紐約分行開門營業。一個月內,工行的分支機構還分別在澳大利亞的悉尼、阿聯酋的迪拜和卡塔爾的多哈街頭開業。

  截至2008年年底,僅工、農、中、建、交行便有78家一級境外營業機構,收購了5家境外金融機構,業務範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領域。在建、中、工行已成功上市後,農行股改上市正進行“收官之戰”。

  中國銀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資産總額達到73.7萬億元,是1978年的388倍,年均增長21.2%。

  銀行體系構成了中國經濟肌體的“造血系統”。與之相配套,我國已建立起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各類金融市場,逐步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市場體系”。

  “不見硝煙的戰場”

  金融不僅是國家經濟血脈,在現代社會,它更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不見硝煙的戰場”。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仍然相當緊迫。中國金融系統雖然日漸完善,但仍可能遭遇“美元陷阱”、金融泡沫、資産流失等各類外部挑戰。有金融專家稱,金融行業在改革開放做大做強的同時,必須承擔起“為中國經濟構築鋼鐵長城“的重任。

  今年上半年,我國通過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等金融調控手段,以7萬多億元“天量信貸”遏制住了經濟增長下滑態勢,率先實現經濟回升。海外媒體最近用了一張“中國熊貓正拿著打氣筒給癟了氣的地球打氣”的圖片,來表達對中國的期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學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提醒,金融決不僅僅是一個純粹技術性的學科和産業。在金融複雜技術的表象後面,是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由這些人組成的利益群體與集團。金融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經濟增長減緩、失業、通貨膨脹等多種社會惡果,而代價通常是由每個公民來承擔。

  新中國60年金融工作的經驗表明,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經濟金融工作,新政權的鞏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尤其需要建立一套適應現實需求的貨幣金融體系。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曾建立管理全國經濟的統帥部——中央財經委員會,統一領導全國的經濟工作。在集中決策的經濟模式中,財政與金融政策相互配合,面臨千瘡百孔的經濟,我國在極為不利的國際環境下,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條國力快速增長、生活不斷改善的中國特色經濟發展之路。

  1991年2月,鄧小平在上海考察時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更是強調,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對經濟的核心作用不僅體現在財富創造上,而且體現在財富公平分配和國家安全穩定上。新中國60年的實踐表明,金融工作關係國家的整體發展和百姓的根本利益。

  人民幣要“為人民服務”

  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倫敦G20會議前提出,要構建新的國際儲備貨幣。該建議引發了廣泛爭論。有評論稱,這是對“美元霸權”不點名的批評,顯示了中國在本輪危機中少有的自信。

  如果説金融是現代工業的制高點,貨幣就是金融行業的制高點。貨幣背後是國家信用。二戰後,直到21世紀,華爾街的金融家們以美元為工具,深刻地影響並塑造著世界經濟。有信用的美元,一度是全世界經濟體系運轉流通的“血液”和“潤滑劑”,但不顧超額財政赤字、無休止濫發的美元,卻成為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人民幣邁出國門,前車之鑒必須吸取。昨天,人民幣是“為中國人民服務”,而走向海外市場則要“為世界人民服務”。對於中國經濟的內在實力與中國金融系統的整體效率和信用,考驗才剛剛開始。

  從本質上講,金融業的職能是服務經濟發展,而不是獨立存在的“利潤機器”。金融業的利潤最終來自於實體經濟,來自於全社會勞動者的辛勤勞動。今天,金融事務已廣泛滲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人民群眾已經逐步成為金融業的最廣大利益相關者,做好金融工作必須擁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江涌認為,金融事務不是少數人的事情,不是行業內“高級管理人員”的“自留地”,更不是專業集團隨意操弄的玩物。“金融工作的優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影響到國家強盛與人民福祉,這就決定了涉及金融的重大問題和戰略決策,如金融業對外開放,需要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渠道廣泛參與和討論”。

  人民幣已經顯示了不同之處。如今,當發達國家都在給本國金融業輸血之時,中國的金融業則在向實體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支持。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稱,在信用貨幣時代,境外貿易夥伴接受人民幣結算的首要條件,是能夠用人民幣買到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

  全世界都在享受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而人民幣國際化不會只是一個美好的期待。展望未來,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創新之路將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責編:許桂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