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師大教授王寧,教育部研究員費錦昌,全國書協理事、《中國書法》雜誌原主編周志高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談“通用規範漢字表”為何對44個漢字進行字形調整。
[主持人]據媒體報道很多網友和市民對修改44字的字形持反對意見,對此,你怎麼看?
[王寧]我先做一些關於一些調整字形的原則的解釋。這次我們調整的原則是根據中國傳統書法的習慣,已經形成的一些字的筆畫變異的情況,根據原定的規則,原來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已經定了規則,而沒有進行徹底執行的進行一些微調。
[王寧]這裡面有一點要説明,我們調整的是印刷宋體字,在小孩教學的時候不是手寫字模倣的對象,我們手寫字其實用的是楷體字。因此,電腦用字本身是供閱讀的,而電腦的用字讓它各個方面都能一致是為了它的系統化和更好的分析。所以大家在這裡可能有一個誤解,以為是我們定了一些規則隨便改了一些字形,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這也是我需要解釋的。
[費錦昌]王教授講的這一點就是對這次微調44個字的字形性質是什麼説得很清楚,不是我們另外搞一套東西,更不像有些人講的把祖宗的字形改掉了,不是這樣的。在1965年的時候,當時書報上面印刷的字形相當混亂,為了糾正混亂局面,文化部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佈了一條規則《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這裡面的規則制定得很詳細,一共有6196個字,執行了45年以後,我們發現規則不錯,但是它的規則沒有貫徹到底,裏面有很多不統一的地方。
相關鏈結:
責編:趙德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