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探索

 

CCTV.com  2009年08月11日 07:5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60年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只是短暫的瞬間,但對於中華民族來説,這60年卻具有劃時代意義。一個民族要實現自己的偉大復興,必須找到一條既適合自己國情、又符合時代要求的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探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這樣一條偉大

  正確的道路。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篇章

  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我國改革從農村起步,漸次推開。在農村,推行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城市,從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入手,進行了綜合和專項改革試點;在沿海,創辦了經濟特區。改革啟動和局部試驗,衝破了長期束縛人們頭腦的“左”的思想,實現了三個轉變: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狀態轉到對外開放;從墨守成規轉到大膽改革。全國人民迸發出巨大的創造活力。短短數年,農村巨變,城市興旺,氣象一新。這些變化有力地説明:只有堅持改革不適應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才能把經濟搞活,把生産搞上去。黨的十二大首次鮮明地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命題,莊嚴地宣告中國堅持走“自己的道路”。

  改革全面展開和縱深發展,奠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石。從1984年10月到1992年10月,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尤其是以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為標誌,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這一時期,改革從農村擴展到城市,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逐步建立,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在理論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從而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框架的基本形成。從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到2002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召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明確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確立。這一時期,不斷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從思想認識和實際行動上明確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形成。

  推動科學發展,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步伐更加堅定自信。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續推向前進。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