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絡輿論缺乏現實基礎 專家憂慮催生"網絡暴民"

 

CCTV.com  2009年07月28日 14: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半月談   

  網絡輿論成為公民素質主試驗場之一

  7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了《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超過1/4的中國人都上網。與以往相比,農村網民、高收入網民的數量都有所增長,網民的組成更加貼近現實社會結構。

  3.38億網民,或許還不能説代表中國公民,因為大多數公民、尤其是佔人口大多數的農民較少上網。報告顯示,在7億多農村居民中僅有9565萬人上網。但從調查看,網民卻是代表中國公民中社會參與熱情最高的一群。更重要的是,網絡是當前最便捷最普及的社會溝通方式之一,任何人想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都無法忽略網絡這個陣地。

  良好的公民素質是實現社會善治的必要條件,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提高公民素質,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這無疑是對公民素質的深層次關注。

  提高公民素質,不僅要通過教育、學習來灌輸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知識,更要通過大量實踐來形成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即需要一個“試驗場”。一般來説,這樣的實踐主要通過基層社區和民間組織進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進基層社區自治和民間組織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不能適應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需求不斷提高的現實,突出的問題在於,城市社區主要是協助政府開展工作,而不是自主進行公共事務管理;民間組織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制度瓶頸,其規模和能力都較為弱小。

  網絡的迅猛發展正好彌補了現實中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不足。除了技術的優勢,網絡的匿名性、大眾性也促使網民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高漲。在網絡上,社會公共性話題、事件總會引起迅速、強烈的反響,並能通過討論給出明確的意見,乃至影響社會現實。從近年來的網絡輿論熱點話題看,無論是華南虎造假事件、杭州飆車案,還是鄧玉嬌事件、高考民族身份造假事件,涉及政府公信力建設、社會道德建設、教育公平等重大社會公共事務,而網民在輿論風暴中所追求的目標,正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實現。可以説,網絡、尤其是網絡輿論,已經成為公民素質提高的主要試驗場之一。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