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考古學家商志香覃病逝 可能成中國捐寶最多家族

 

CCTV.com  2009年07月09日 04: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商志香覃教授。(資料圖片)

  7月1日,中山大學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商志香覃教授因突發腦溢血病逝,生命定格在76歲。他是晚清末代探花商衍鎏之孫,著名古文字專家商承祚之子,這些足以使他被格外關注。而他在吳文化、香港考古等領域的開創性貢獻讓人欽佩。更讓人嘆服的是商家從上世紀開始持續向國家捐贈珍貴文物達數千件,或成為建國以來私人向國家捐贈文物最多的家族。昨日,商志香覃的同事、學生紛紛給記者回憶了他淡泊名利、專注學術的一生。

  記者徐靜 通訊員王麗霞

  背影

  家族情懷

  藏寶于國,施惠於民

  據介紹,商志-及家人從1964年開始,先後捐贈數千件文物,捐贈數量最多的深圳博物館就達500多件。

  這些被捐單位有: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市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嘉定博物館、上海中國科學博物館、中山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歷史系、廣東省民間工藝博物館等。

  早前,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説,商家可能是建國以來私人向國家捐贈文物最多的家族。曾在北京故宮觀看商承祚捐贈文物展覽的中大前黨委書記李延保説,當時看了很震驚,每件文物都是價值連城啊。

  最讓李延保感動甚至不解的是,商家人多為工薪階層,生活儉樸,有人還患有重病,但沒有一個人動過念頭要靠這些文物發財。李延保戲稱,這些文物隨便賣兩件,商家人都能過上舒服的日子,但是商家人從來沒打過這樣的主意,這是最令人感動之處。學生全洪認為,商志-秉承的是家族“藏寶于國,施惠於民”的情懷。

  捐獻之物均價值不菲

  李延保仍清晰記得中大首次接受捐助的情景。時為2004年,商志-拿著一個“扔在路上都沒人撿”的破布包,來到李延保的辦公室,包裏裝的就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李延保説,目前,商家共向中大捐贈文物370多件,價值連城,初步估計價值在幾千萬元左右。在中大圖書館一樓顯眼位置擺有20件石刻文物,多為佛教雕刻。這是1929年,商承祚奉學校之命到北京採購的200余件文物,它們現已成為“中大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家學淵源 祖父為清朝末代探花

  2009年7月1日淩晨,商志-因突發性腦溢血過世。事情來得如此突然,以致他的學生和好友,多以“震驚”來形容聽到這一消息時的心境。就在事發前一天,也就是6月28日下午,商志-還冒著酷暑到市區借書,回到家裏已是黃昏。

  精於考古擅長古文字

  商志-,字鬱逸,廣東番禺人。其祖父為晚清末代探花商衍鎏,父親為古文字專家商承祚,可見商家在廣東的特殊地位。1957年,商志-在中大歷史系畢業,從事商周考古。家學淵源讓其對古文字古文獻頗為熟悉。考古不但要有考古知識,也要有古文字知識,他在這方面優勢明顯。“專業學古文字的人未必比他強。”他的學生,中大人類學系教授周大鳴説。

  奇人奇名引出逸事

  “志-”這個名字,為父親商承祚所起,“-”這個字典中查不到的漢字讓商老頗為自得,有時銀行工作人員讀不出這個字時他還滿是得意,也正因此有人勸他改名減少麻煩時反而讓他生氣了。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過海關時他要走特殊通道,因為電腦打不出這個字。

  借助科技研究青銅器

  商志-的研究,把歷史與考古材料綜合起來,古文字成為研究的工具,這與父親商承祚專注于古文字研究有所不同。周大鳴説,商志-對中商和先商文化有很多想法和創意,但因工作忙碌很多難以付諸實施。

  上世紀80年代前期,商志-致力於吳文化研究,尤其著重于寧鎮地區青銅器,經過文獻整合和系統挖掘,他提出南京鎮江地區是先吳文化發源地的看法,後來得到學術界的公認。他也是最早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對青銅元素進行分析,以證明吳文化青銅器獨特性的人。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