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學者最新考證:中國有36個民族過端午節

 

CCTV.com  2009年05月28日 07:5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進入國內頻道>>>

  新華網瀋陽5月27日電(記者魏運亨)中國民俗學會名譽會長烏丙安教授説,經過最新調查考證,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漢、滿、蒙、苗、彝、畬、錫伯、朝鮮、土家、達斡爾等36個民族都過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全民性的民俗大節,但不同地區風俗各異。

  烏丙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端午節的本源是在酷暑之前的一次全民性避瘟驅毒、防疫祛病活動。但在傳承過程之中,端午節又加入了祭奠愛國詩人屈原、祭祀伍子胥、紀念勾踐或孝女曹娥等不同內容的政治或道德色彩,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版本”,使其文化內涵變得更加豐富。

  烏丙安説,漢族過端午節的習俗其實沒離開避瘟驅毒。像手足腕部纏五彩線,因為中國的五色觀念中本身就有避邪成分,病為厲鬼,五色可退之;再比如喝或往臉上涂雄黃酒,其實雄黃本身是有毒性的,但中國人信奉“以毒攻毒”。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也別有趣味。比如仫佬族過端午節要抬著紙船到田間趕走害蟲,祝禱禾苗成長;貴州苗族端午節除舉行賽龍舟外,還舉行踩鼓舞、唱歌、趕山、遊方等活動。

  烏丙安詼諧地説,一個端午節粽子,各民族就吃出了各自的花樣。漢族最早是用新竹筒盛米煮成筒粽,後來才改用楝葉、菰蘆葉、竹葉、葦葉裹黏米成尖角心形狀,煮熟後食用;畬族將粽子稱為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紮,十個一串。煮粽常用灰鹼水,粽子煮好後,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瑤族的粽子常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形似枕頭。也有人在糯米中加紅糖、花生等製成素餡涼粽子;毛南族的端午節亦稱為“藥節”,他們用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作餡包粽粑食用。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