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問題欣弗”至今還是筆糊塗賬(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3日 11:52 來源:
專題:停用安徽華源産欣弗注射液

(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消息:安徽華源的“問題欣弗”被媒體披露已有10天,但是,老百姓得到的相關信息仍是一筆糊塗賬。據中新網報道,國家藥監局10日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調查進展:國家藥監局會同安徽省藥監局經對安徽華源2006年6月至7月份所生産的克林黴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生産過程核查,初步分析認定,企業未按批准的生産工藝進行生産,生産記錄不完整,這有可能是導致藥品集中出現不良事件的原因。

    恕我沒有專業知識,以一般老百姓的知識積累來看這則國家藥監局正式發佈的新聞,似乎什麼“進展”也沒看到。前幾天,還有一則新聞,那是安徽省藥監局在8月7日“通”的“氣”:“到目前為止,‘欣弗’所檢十個項目中已有九個出了結果,這九項目前未發現異常,均符合國家標準。”“其中除了無菌項目需要14天的週期出結果外,其他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已統計完畢。”

    “企業未按批准的生産工藝進行生産”,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上面的兩則新聞之間又有什麼聯絡?如果還是指“無菌”項目出問題──即所傳“消毒過程縮短了1分鐘”,那不是還要等4天才能有檢測結果嗎?至於“生産記錄不完整”,這確實是管理上的漏洞,但以此作為“導致藥品集中出現不良事件的原因”,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畢竟前九項檢驗結果是“均符合國家標準”的。真是不説還明白一點,越“通氣”、越“發佈”倒越糊塗了!

    有人將“問題欣弗”事件與“齊二藥”相提並論,其實,細細捉摸還真不是一回事。“問題欣弗”不是摻進了有毒成分的“假藥”(暫且按藥監局的口徑説),而是貨真價實的“真藥”。因此,不由得想得再寬泛些:是不是“克林黴素”的配方或生産工藝就有問題?這就涉及到該不該批准為“國藥準字”的問題了。

    現在很多“疑似病人”並不是點滴了“問題欣弗”,而是點滴了其他牌子的“克林黴素”出的問題,但是症狀卻很相似。我們還注意到:近日來在媒體上多次提及克林黴素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也會出現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等,現在這些不良反應都出現了。更有消息説,2003年12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曾發佈通報,提示克林黴素注射液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提醒醫生嚴格掌握,避免不合理使用。

    但是,克林黴素在農村卻是“常見藥”。“最關鍵的是價格便宜”,100毫升的“欣弗”克林黴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從醫藥公司的進價每瓶僅為3元多,加上手續費、注射器費等,賣給患者也不過十一二元,農民能夠承受得起。何況,克林黴素還有兩個重要的特點:其一不用做過敏試驗;其二,患者既可以在醫院靜脈注射,也可以選擇小診所,甚至可以把藥帶回家去靜脈注射,因此,“用藥方便也是患者選擇克林黴素的原因之一”。

    以上的兩段關於“克林黴素”的敘述,所提供的信息是多麼的矛盾,但其結果卻是,在此次藥物不良反應中“農村患者居多”。所以,現在的要務是將“問題欣弗”控制住,似乎到現在還有幾十萬瓶“流落在外”,而且大多數是在“不好清查”但又把它作為“常見藥”的農村。也許還應該採取的進一步措施是,暫時停用所有的“克林黴素”。

    作為缺乏專業知識的老百姓,也許應該不問情由一概拒絕用“克林黴素”。再者,既然“國藥準字”也不可信,可選擇的自衛手段只能是,能吃藥的就不打針,能打針的就不打點滴。(唐鈞)

  華源藥業對“欣弗”事件相關患者作出四點承諾
  [視頻]今天早知道:約會新七天揭開欣弗本來面目
  “欣弗”事件凸顯修補制度漏洞能力薄弱
  查明“46萬瓶欣弗下落”是一種考驗
  8?11熱評:"欣弗"事件 商業賄賂 應急能力
  [視頻]未按批准生産工藝生産是欣弗事件可能原因
  “欣弗”盲點 醫生不清 村民不曉
  [視頻]未按批准生産工藝進行生産是欣弗事件原因

責編:王麗華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