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引廣泛點讚

新聞頻道 來源: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3日 07:4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播出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點讚。

  “接地氣的文風直抵人心,以講故事的方式架起古今橋梁,是關心話、心裏話、中國話。”正如網友留言所書一樣,全國各地觀眾從節目中真切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情懷,領悟到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傳統讀書人的成長軌跡出發,一步步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什麼樣的中國人,並且身體力行教我們應該怎樣做。7年的知青歲月,習近平同志在艱苦環境中不忘學習,每天晚上回到窯洞還要在煤油燈下看書。”中國舞協副主席、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黃豆豆對第八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印象深刻,“總書記在講話中經常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恰到好處,這説明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厚的修養,有深沉的熱愛。我們從事中國舞事業,不僅要對舞蹈有了解,還要了解中國舞背後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只有從幾千年一脈相承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地傳承發展中國舞,才能向世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國舞的獨特魅力。”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研究生李旭方,對第七集《絕知此事要躬行》中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篤行的論述深有感觸。作為地學專業的學生,李旭方深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我堅信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做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表率,在學習和科研中秉承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中心的孫浩爽也談了觀看節目第七集的感受:“要想真正讀懂中國,發現真問題,做出實研究,就必須腳踏黃土,眼見為實。正如今年暑期人大開展的‘讀懂中國’青年教師社會調研,一大批青年教職工走出書齋,走向基層,不管是在南湖畔感悟建黨初心,還是在田間地頭與村民面對面,才發現腳下的土地才是真正的中國。”

  網友“蘋果梨”熱評留言:“這些接地氣的語言入耳就覺著親切,這樣的語言是真正説給老百姓聽的。”

  “歷史告訴了我們‘人民’的重要性,節目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就以‘人民’為切入點,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我們黨在發展過程中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熱愛,提醒我們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對歷史保持著一份敬重,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才能走得更遠。”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2015級本科生鄭鈺大讚節目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用通俗的表達形式進行教育傳播,貼近人民,結合實際,將道理或典故講得深入淺出,易於接受。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師周子健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面廣、意深、言切,總是能夠在他的重要講話、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真正做到了融貫古今、博觀約取,不僅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更挖掘出了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實例,既體現出他個人豐富的學識閱歷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為我們樹立了堅定文化自信的行動表率,更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明了方向。”

  網友“楊柳依依”説:“節目中我們聽到的是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經典用語,句句微言大義,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深邃智慧。”

  網友“一顆珠子”説:“鏗鏘之語,造福後人。”

  網友“金剛娃娃”説:“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節目讓我們又溫習了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