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情滿塞上 奮進逐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寧夏發展紀實

新聞頻道 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9月19日 04: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從賀蘭山岩畫的滄桑厚重,到西部雲基地漸成規模;從西海固的“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的糧果豐饒;從中國第一個縣級民族自治政府的成立,到各族兒女攜手奮進逐夢……古老與新生在這裡交匯,貧苦與甘飴在這裡並存,多元與一體在這裡交融。

  這裡,是6.64萬平方公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雖幅員不大,卻始終是黨中央情之所繫、心之所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寧夏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塞上大地進入了新時代。

  一甲子滄海桑田。天高雲淡的秋日裏,寧夏回族自治區迎來成立60週年大慶。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對寧夏來説,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

  寧夏西南,六盤山連綿起伏,峻拔疊翠。

  提到它,最為人熟知的詩詞應是“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就在這豪邁的六盤山下,有一片千溝萬壑的西海固。戰爭的烽煙早已散去,但這裡的人們依然年年歲歲同乾旱和貧瘠“鏖戰”。

  長纓何處?貧困的蒼龍,何時被縛住?

  西海固,囊括了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彭陽縣等9個貧困縣區。由於雨水奇缺,流水切割及千百年來的盲目墾殖,這裡生存條件極差,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戰略部署。10月,由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為組長的“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正式成立。

  5個月後,習近平同志率團來到寧夏,開始為期6天的對口扶貧考察,並在銀川召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正是在這次會議上,雙方決定共同建設作為扶貧協作示範窗口的閩寧村。

  1997年7月15日,由習近平同志親自命名的閩寧村在銀川城外永寧縣的一片戈壁灘上破土動工。

  2016年7月,時隔近20年後再到固原,習近平總書記觸景生情地回憶:1997年我來到西海固,被當地的貧困狀態震撼了。看了以後,我就下決心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福建和寧夏開展對口幫扶。

  坡地改梯田、打井窖、吊莊移民……習近平同志當年主導的那些扶貧措施,改變了無數西海固貧困家庭的命運。

  今年64歲的謝興昌,就是其中一戶。

  在永寧縣閩寧鎮自家新修的小院裏,謝興昌坐在棗樹下回憶:閩寧村奠基那天,習近平同志代表對口幫扶領導小組發來賀信。我就站在台下聽人讀那信,聽著聽著就哭了,雖然那時閩寧還是一片荒涼,但我知道搬出山溝溝就一定會有希望……

  “我到附近農場掰了4個玉米棒子、4個高粱穗子,拿著回西吉老家宣傳,讓大夥知道搬來這兒有水能種活糧食。”謝興昌説。

  20多年過去了,謝興昌當年流淚憧憬的都已成真。

  作為第一批走出西海固的移民,謝興昌經歷了閩寧鎮從幾百人到如今6萬多人的變化,群眾人均年收入從不足500元躍升到2017年的12341元,昔日的“幹沙灘”變成了今天的“金沙灘”。

  2016年7月,當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閩寧鎮,漫天風沙的荒灘已變成寬敞的柏油路、鱗次櫛比的紅瓦白墻小樓。

  永寧縣委一位當時在場的同志回憶説:“總書記一路都在問老百姓的收入、上學、就醫,問村裏基礎設施配套。他説:‘閩寧合作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這個寶貴經驗可以向全國推廣,做一個示範,實現共同富裕。’”

  對寧夏的脫貧攻堅,習近平總書記關懷備至。

  ——“對寧夏來説,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

  60年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剛成立時連糧食都需要國家大量返銷;

  60年後,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寧夏見證了我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的生動實踐。

  2017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達3453.9億元,分別是1978年和1958年的266倍和1053倍;人均地區生産總值50917元,分別是1978年和1958年的136倍和290倍。

  ——60年來,寧夏累計減貧330萬人,其中近5年減貧71.9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16.9個百分點。

  ——上世紀80年代起,寧夏組織開展了吊莊移民、生態移民、勞務移民、教育移民、插花移民等,先後實施了6次大規模移民搬遷,累計移民130多萬人。

  ——35年來,國家投向寧夏的扶貧資金達430余億元,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産業大發展,打通了貧困地區“內通外聯”通道。

  ——22年來,閩寧合作務實推進,福建僅向固原市就提供資金及實物8.63億元,115家閩商企業在固原市建廠興業。

  絕好荊關圖卷在,綠雲天外白雲家

  寧夏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 ——習近平

  寧夏西北,賀蘭山層巒疊嶂,山下一馬平川。

  賀蘭山素有寧夏“父親山”之名。正是因為有它,才阻擋了沙漠及西北寒冷氣流東侵,成就了寧夏平原“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景象。

  早年間,賀蘭山北部發現一種可燃燒的“石頭”,這便是著名的優質“太西煤”。新中國成立前,僅賀蘭山汝箕溝一帶就有小煤窯近百個。多年過量開採和露天式開採作業,對賀蘭山生態功能造成巨大破壞。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騰格裏沙漠遭企業污染一事作出批示;2016年7月來寧考察時,總書記再次強調“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須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徹底解決問題”……

  時間走到2017年,一紙通告,寧夏賀蘭山區域自清代開始的煤炭開採史就此終結。

  通告説,自2017年6月20日起,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所有煤炭、砂石等工礦企業關停退出,並進行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保護區內礦産資源開採和建設項目審批停止。

  在一時增長與長遠發展之間,寧夏果斷選擇了後者,堅定轉變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

  對寧夏生態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思慮深遠。

  ——“寧夏生態環境有其脆弱的一面,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要持之以恒。”

  ——“寧夏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寧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步伐愈走愈堅實。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實施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構築以賀蘭山、六盤山、羅山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三山”生態安全屏障,形成體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綠色生態廊道。

  因西、北、東三面分別毗鄰騰格裏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很長一段時間裏,寧夏人的記憶都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沙子走,抬腳不見蹤”。

  黃沙漫卷,歲月漫漫。

  1958年8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前夕,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全線通車。整條線路貫穿騰格裏沙漠邊緣,曾有國外專家預言:包蘭鐵路“存活”不了30年就會被沙漠淹沒。

  如今,從寧夏沙坡頭旅遊區空中俯瞰,包蘭鐵路列車依舊宛若鋼鐵巨龍,蜿蜒盤旋著穿越沙海……

  經歷一次次試驗,寧夏治沙人最終找到了縛住“黃龍”的成功措施——扎麥草方格。僅此還不夠,防沙固沙繼續摸索出卵石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物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五帶一體”的治沙防護體系,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人與沙逐漸開始和諧共處。

  在毛烏素沙地邊緣,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一片生機勃發。白楊、青松、花棒……治沙英雄王有德和數百名職工堅持治沙30多年,築起了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

  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裡,面對一望無際的麥草方格,他緊緊握住王有德的手説,我是來向你學習的。你們在這裡做出了很大貢獻,非常了不起。

  習近平同志隨王有德走上沙丘。“這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事業,也堅定了我們治沙的決心。對你們的事業,我們會全力支持。”習近平同志對圍攏過來的治沙人説。

  如今,寧夏沙化土地面積已縮減到1686萬畝,荒漠化土地面積也由20世紀末的4811萬畝減少到4184萬畝,實現了沙漠化逆轉,沙化、荒漠化土地連續20年“雙縮減”。

  當黃沙遇上黃河,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在寧夏中衛,浩瀚無垠的騰格裏大沙漠與一瀉千里的黃河相會,成就了王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沿岸各省區都要自覺承擔起保護黃河的重要責任,堅決杜絕污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保護格外關注,考察時特別對寧夏的黃河保護工作提出要求。

  在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關懷下,寧夏充分認識到“唯黃河而存在、依黃河而發展、靠黃河而興盛”的道理,打響了新時代黃河保衛戰,堅持岸上岸下共同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讓河清水潔、岸綠魚遊的“升級版”生態畫卷漸次鋪展。

  2016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批准寧夏開展空間規劃試點,寧夏成為黨中央確定的第二個省級空間規劃試點省區。

  空間規劃將寧夏全域劃定為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劃定生態紅線,也劃出了保障和維護生態安全的底線。

  以“生態立區”為戰略的寧夏,正在承擔起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絕好荊關圖卷在,綠雲天外白雲家”的景致,可期可待。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習近平

  戈壁灘飛沙走石,年復一年,不見生機。

  2003年的一天,這原本寂靜千年的荒原上忽然熱鬧了起來——寧夏“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在這裡開工建設。

  地處西部,發展不足仍是寧夏最大的實際,經濟倚重倚能特徵明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寧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2007年3月,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將寧東基地列入其中,明確提出利用寧東地區水、煤、電、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工業開發接續基地和重要能源化工産品加工基地。

  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第一次踏入寧東基地,考察神華寧煤年産25萬噸甲醇項目。彼時的工廠還很小,但蘊藏的活力已清晰可見。

  習近平同志對這個基地建設給予肯定。他説,要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價格競爭優勢向技術競爭優勢、成本競爭優勢向品牌競爭優勢的轉變。

  8年後,2016年7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走進寧東基地。此時,3500多平方公里的基地一望無垠。巨大的煙囪、腳手架、作業平臺展示著生生不息的活力。正在建設的400萬噸煤制油項目,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項目。

  站在熱火朝天的工廠,習近平總書記即興講話,聲音充滿了力量:“我的心情也很激動,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大廈在一磚一瓦地建起來。在場的工人兄弟姐妹們,我對你們充滿了敬意。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就是靠著我們工人階級的拼搏精神,埋頭苦幹、真抓實幹,我們才能夠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偉大目標,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豐碩成果。”

  每每回憶當時的場景,神華寧煤煤制油分公司總工程師黃斌的振奮心情溢於言表:“總書記十分關心項目進度、技術創新和設備的國産化率,叮囑我們要科技創新。”

  此前,神華寧煤烯烴項目的氣化裝置採用的是外國進口設備,因存在煤粉輸送不穩定等多項技術難題,整個系統難以持續正常運轉。德國頂級氣化專家來了,問題還是無法徹底解決。

  “我們真的等不起,時間來不及、資金耗不起。”黃斌説,“我們自己改造!”

  “做夢!”德國專家只説了兩個字。

  “我們就要做這個夢,我們必須做成這個夢!”黃斌和團隊在兩年多的技術攻關中,對氣化的關鍵路徑和環節進行了5000多次革新,問題被一一破解。

  2016年12月21日,塞上冰冷刺骨,寧東基地裏人們既緊張又熱血沸騰。

  第一次試車就成功,神華寧夏煤業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油品A線打通全流程,産出合格油品。

  出油的瞬間,中控室百餘工作人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靠賣煤為生的神華寧煤人,實現了煤炭“由黑變白”、資源由重變輕的轉變,産業成功轉型升級。

  幾天后,讓研發團隊喜出望外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項目建成投産作出重要指示,稱讚“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産,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

  在這片見證歷史、飽經滄桑的荒原戈壁上,寧夏人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越是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突出的領域,越需要推進科技創新,在創新驅動上積極作為。

  儘管不沿邊、不靠海,寧夏作為古絲綢之路東段北線的商埠重鎮,照樣具備開放的條件。國家批准寧夏承辦中阿博覽會、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使寧夏更好融入對外開放的發展進程。

  兩年一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重視,舉辦三屆以來,每一屆都收到了總書記發來的賀信。一個更加開放、務實、創新的寧夏,正按照總書記“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的要求走向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發揮向西開放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架構陸路、空中、網上絲綢之路,多層次立體化建設開放通道。2016年1月15日,寧夏開通首趟國際貨運班列。兩年多來,開往中亞、西亞的國際貨運班列共110列,出口貨物19.3萬噸、價值約1.3億美元。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各類開放平臺政策優勢不斷凸顯,石嘴山精細化工和銀川羊絨製品等出口基地成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堅持內外並舉雙輪驅動,積極主動走出去,建設貿易口岸和境外産業園區。由寧夏主導建設的中國—沙特(吉讚)産業園、中國—阿曼(杜庫姆)産業園被列入國家發改委20個産能合作示範區、商務部16個重點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

  涓滴情意匯江海,春風化雨聚人心

  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宗教事務條例。

  ——習近平

  古樸巍峨的同心清真大寺,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它是中國現存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也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回族自治政權“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誕生地,見證了中國共産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最初實踐。

  2008年4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裡看望回族宗教界人士。習近平同志説,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宗教事務條例,不斷鞏固和發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著力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充分發揮各族幹部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骨幹和表率作用。

  殷殷囑託促前行。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有回、滿、蒙古、壯等40多個少數民族,總人口681.79萬人,其中回族人口247.57萬人,佔36.31%。

  重視少數民族幹部培養教育,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傳統。2016年在寧夏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無論是少數民族幹部還是漢族幹部,都要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為念,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總書記囑託大家要做好民族團結的使者,我是一名基層少數民族幹部,只有把自身優勢發揮出來,讓老百姓把國家的好政策充分利用起來,搭起回漢民族團結的連心橋,才能不負總書記的囑託。”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立崗鎮副鎮長秦文博説。

  以發展促團結,以團結聚人心。立崗鎮15個村有7個是純回族村。

  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了秦文博等13名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聆聽總書記講話後,“80後”回族小夥秦文博更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寧夏考察時,在銀川新城清真寺同自治區伊斯蘭教界代表人士親切交談。

  “我國宗教無論是本土宗教還是外來宗教,都深深嵌入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中華文明,深深融入我們的社會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宗教工作寄予殷切期望,強調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

  在建黨紀念日、國慶節以及古爾邦節等重要節日,自發組織信教群眾開展奏國歌、升國旗儀式……如今,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寧夏已有2000多個宗教活動場所設立了國旗臺,信教群眾自發開展升國旗儀式。

  六盤山,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翻過這座山後不久,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標誌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寧夏考察,第一站便來到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館,在雨中向英烈敬獻花籃。

  “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在紀念館裏,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奮人心。

  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在即,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館土墻上,一排排紅旗迎風招展。

  見證過勝利的六盤山,還將繼續見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寧夏各族兒女奮進逐夢,不斷續寫新長征路上的壯麗篇章。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孫波、陳曉虎、榮啟涵、曹健)

編輯:戴萌萌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