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的“網上群眾路線”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8年04月20日 06: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兩年前的4月1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4·19”講話勾勒出網絡強國的宏觀框架,指明了網信事業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按此要求,增強人民幸福感、推動互聯網發展、用好互聯網的力量促進社會進步,成為網信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兩年來,中國網信事業與民生同頻共振,取得了極大成就。

  走共享之路 “網”住民生福祉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圖片來源:新華社)

  網信事業發展為了誰?對於這一根本問題,習近平早已給出清晰答案:讓每一個民眾在互聯網中得到切實的利益與實惠

  ——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産智慧化、經營網絡化水平,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

  輕點鼠標,麥田裏的蟲情、苗情、墑情和災情一目了然;農民足不出戶,就可將本地土特産品銷往全國各地……隨著“互聯網+農業”進村入戶,傳統的農産品生産、運輸和銷售模式悄然生變。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姚寨鎮長塄村的網店自2014年註冊運營以來,累計實現銷售4萬多筆,銷售額500多萬元,帶動村裏14戶建檔貧困戶實現增收;“80後”小夥兒吳迪創辦的開心農場依靠互聯網技術實現了種植和管理智慧化,僅靠一部手機就能打理500畝果園……

  隨著農村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推廣,“新農人”在廣袤的農村開闢出一片新天地,日益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寧夏某希望學校的孩子通過“在線課堂”上課。(圖片來源:新華社)

  ——發揮互聯網優勢,實施“互聯網+教育”,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互聯網迅速席捲整個教育界。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迅速發展,滿足了人們不同的教育需求。

  據統計,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受率從2012年的25%上升到90%,學校網絡教學環境明顯改善。100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10多萬名中小學校長、20多萬名職業院校教師接受信息化教育培訓。

  “互聯網+教育”還推動了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教學方式的現代化轉變,使教育資源實現多地共享,促進了公平教育。

  “互聯網+教育”也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在17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2000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發展網絡教育。“互聯網+教育”發展趨勢更加清晰。

  ——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近日,公安部首批5萬張新一代網絡身份識別卡在江西免費發放。只需將它貼附在手機SIM卡上,就可以實現身份驗證。

  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地推進“互聯網+政務”建設。目前全國政府網站運行總數近3.2萬家。中國政務微信總量近6000個,微信公眾平臺覆蓋了從中央部委到省區市、從地縣到鄉鎮的所有行政區域。

  2017年底,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的通知》,要求試點地區在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電子文件等領域進行重點探索。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走共建之路 “網”羅社情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習近平在“4.19”講話中指出:“很多網民稱自己為‘草根’,那網絡就是現在的一個‘草野’。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習近平喊話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

  2018年“部長通道”,中外記者提前就位“排兵布陣”。(圖片來源:央視網)

  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庭審64.6萬件,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4278.3萬份;今年兩會,“部長通道”“委員通道”和“代表通道”記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提問;政府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中央預算報告都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查看……

  “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習近平的囑託讓網絡成為新媒體時代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新紐帶”。網絡理政已經成為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如果不能從內心重視網民和網絡民意,就很難做到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觀點。

  新時代,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顯得更為重要。要經常上網察民情、解民憂,多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運用網絡“匯民智、分民憂、解民難”,用網絡搭起一座官民良性溝通的“橋梁”,讓互聯網成為連接黨和群眾的“高速公路”。

  走共治之路 “網”聚風清氣正

  網絡信息化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産業,有著旺盛的活力,也有著“成長的煩惱”。幾年前,許多虛假信息、不健康內容在網絡傳播,違法犯罪活動也走進網絡,傷害青少年健康成長、損害人民財産利益、動搖國家社會穩定。

  對於這些違法違規行為,習近平明確強調,“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對於那些違法違規的言行,他同樣強調,“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總之,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

  截至2017年,我國有7.72億網民,55.8%的網絡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面對龐大的網民群體、海量的網上信息,更需要全面、綜合管理。習近平指出,“避免過去經常出現的‘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現象,走出一條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新路。”

  國無法不治,網無法不興。“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2016年8月,中央網信辦、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國家網絡安全標準化工作的若干意見》,統一權威的國家信息標準工作機制得以確立;2017年6月1日,我國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

  兩年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的總目標,我國主管部門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索管網之道,大力推進網絡空間法制化,有效規範了網絡行為、維護了網絡秩序、凈化了網絡環境、維護了網民的權益,形成網上網下的“同心圓”。

  “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習近平在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核心,同時也指引著中國網絡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新時代,“要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文 / 戴萌萌 錢景童 樊帆 )

編輯:劉亮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