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聞頻道 來源:光明日報 2017年11月04日 06: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神聖職責和終極目標,彰顯著一個政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追求,體現著一個國家深切赤誠的為民情懷。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民生問題是中國改革最大的問題,解決民生問題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績。“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實在的日常生活。“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業求學購房醫療,這些群眾牽腸挂肚的問題,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關乎民心的大事。改善民生是我們黨永恒不變的價值追求,我們黨不懈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通過一步步改革的推進,讓百姓心中有了沉甸甸的獲得感,是我們最溫暖的民生成就。

  民之所盼,就是施政所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民生領域著力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今天,我們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踏上了實現偉大目標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內涵進行了新的論述,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關於社會主要矛盾內涵轉變的重要論段,闡明了人民對物質、文化、政治、生態等多樣化多層次需要的不斷增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使我們看到了在民生領域還存在一些發展短板,再次明確了增進民生福祉是推進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十九大報告的重要論斷告訴我們,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進入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響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影響著他們獲得感的進一步提升。未來更需要把民生放在發展首位、貫穿改革始終,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改善民生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抓好這一個工作,黨員幹部要強化宗旨意識、心繫民之疾苦,把群眾利益真正放在心上,要有為群眾解決最直接最緊迫問題的決心,讓人民群眾生活有奔頭、人生有盼頭。發展是硬道理,實現高水平民生,最根本的是要發展經濟。“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表明改善民生不僅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而且需要在實踐中提供充足的動力支撐。只有實現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民生改善才會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民生的外延也在擴大,涵蓋一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標誌著我們黨將要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方面承擔更多的新使命,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堅信,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人都得到全面發展。

  (本報評論員)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