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十九大代表王小節:有筋骨有溫度有正氣的節目才能有流量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7年10月21日 22: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央電視臺駐北京記者站站長王小節

中央電視臺駐北京記者站站長王小節(新華網 陳傑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學)“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讓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這是我們主流媒體責無旁貸的使命。”十九大代表、中央電視台北京記者站站長王小節,在10月20日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集體採訪回答記者提問時説,“我們的節目應該既有筋骨又有溫度還要有正氣。如果能做到這三點,就會有收視率和點擊量。”

 

  在這場主題為“文化、藝術領域代表談文化發展開創新局面”的集體採訪上,經濟日報記者向王小節代表提問,在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並存的時代,如何才能在保持主流、權威、公信力的前提下擁有更好的傳播效果。

 

  “雖然説時代在變化,但是很多東西是不變的。比如説我們每個人內心對於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説好的新聞作品永遠會受觀眾歡迎。”對於如何做出好的受人歡迎的新聞作品,王小節説了三個“有”——有筋骨、有溫度、有正氣。

 

  王小節首先從創作層面談起,首先就是內容創新,緊扣時代主題,回應社會關切。“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讓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這是我們主流媒體責無旁貸的使命。”王小節以《將改革進行到底》《巡視利劍》《大國外交》《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等7部專題紀錄片舉例説,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樣的題材太正了,收視率不會高,而實際情況是,截至10月11日這7部片子收看人數近10億人次。

 

  “《巡視利劍》裏舉了很多腐敗的例子,不僅讓我們黨員幹部深受教育,也讓老百姓看到了我們黨的反腐力度。還有《將改革進行到底》,全面、深刻、準確梳理十八大以來這不平凡的五年,宏大的視角下是豐富的、珍貴的視頻史料,記者修改了幾十遍,所以很受歡迎。”

 

  第二就是必須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動真情。“這是要下苦工夫的,沒有捷徑可走。”王小節舉例説,在關注北京南鑼鼓巷的改造升級的採訪中,記者蹲點十個月,與衚同裏的商戶、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報道發出後同時段收視率拉升了20%多,改編成45分鐘的《新聞調查》專題後,收視率再次拉升,超出很多輿論監督類報道。一經新媒體轉發,不到一天閱讀量就達到10萬+。“好的作品觀眾一定買賬。”

 

  更多的像以“家風是什麼”為代表的“海採”系列、“最美”系列、《大國工匠》等作品都是有筋骨有溫度有正氣的作品。

 

  “好的作品要有好的傳播渠道才能收到好的收視效果。”王小節又認為創新十分重要。“習總書記這次在報告中明確提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我認為應該從表現手法和技術手段上進行創新。”

 

  王小節舉例説,國慶節期間推出的《還看今朝》,《北京篇》開篇用了一個無人機從前門牌樓穿越過去的航拍,飛過正陽門後俯瞰天安門廣場,看到紫禁城時,隨著《我愛你中國》音樂響起,愛國熱情油然而生。“我們沒有從這個視角看到過北京,這就是表現力的創新。”

 

  而技術手段的創新要依靠新媒體。“央視記者不再是傳統媒體的記者,同時也是新媒體記者,我們記者站記者隨時隨刻可以進行新媒體直播。”王小節進一步説,今年2月19日,央視移動新聞網上線以來,充分發揮移動直播特色和矩陣號資源優勢,積極佔領網絡輿論宣傳制高點,這是推動傳播手段創新很關鍵的一步。

 

  “當我們抱怨自己的節目關注度不夠高,先要問問自己夠不夠用真心、有沒有動真情、笨功夫下得是不是到位了。”王小節説。

編輯:李祎男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