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棋局”系列之二
這步棋,習近平落子“脫貧攻堅”
記者 黃玥 製圖 樊珊珊
〔學習進行時〕十八大以來這5年,習近平總書記總攬國家發展的時和勢,作出全局性的謀劃部署,以一系列治國理政的大手筆大方略,精心佈局出一盤發展的大棋。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大棋局”系列文章之二——《這步棋,習近平落子“脫貧攻堅”》。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出了脫貧攻堅戰的總攻令。
黨中央對2020年脫貧攻堅的目標作出明確規定:
——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2015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説,這是中國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的重要一步。
5年的時間,使7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這是艱巨的硬任務,是全黨立下的軍令狀。
“要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
習近平曾説:“40多年來,我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40多年”,簡單的數字,卻深印著習近平在泥濘的田間和崎嶇山路上一個又一個鮮明腳印,這些腳印延伸到老少邊窮地區,延伸到鄉親們家中。
2012年12月29日,剛剛就任總書記一個多月,習近平便來到河北阜平專程考察扶貧開發工作。他在這裡明確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訪貧問苦是習近平歷次考察調研的重要內容。他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的調查研究中一步步形成、深化。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習近平帶領全黨許下承諾、立下壯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
“我們對脫貧攻堅特別是老區脫貧攻堅,要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要帶著感情做這項工作。”習近平説。
深入調研催生“精準”方略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數佔總人口的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2012年,中國這一比例為10.2%。
2011年至2014年,中國每年農村脫貧人口分別為4329萬、2339萬、1650萬、1232萬。逐年遞減的數字説明,越往後越是難啃的“骨頭”。
習近平對此十分清楚,他要求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調研,一下飛機就直奔湘西最貧困的十八洞村,盤山公路走了幾小時,又翻了幾座山。
十八洞村的貧困面貌,讓習近平感觸很深。在這裡,他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他説,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找準“貧根”,對症下藥,靶向治療。精準扶貧成為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決勝方略。
之後,習近平在各個場合反復強調“精準”的重要性,強調要由“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不能拿手榴彈炸跳蚤,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建檔立卡,精準識別真正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派上萬名“第一書記”駐村精準幫扶,因貧施策打造“五個一批”脫貧路徑,用史上最嚴格考核制度,把好貧困退出關……
精準扶貧方略在一個個貧困山鄉落地生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中已經有2700萬擺脫貧困。
習近平在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説明中,滿懷信心地指出,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他描繪出清晰脫貧路徑圖——到2020年,通過産業扶持,解決3000萬人脫貧;通過轉移就業,解決1000萬人脫貧;通過易地搬遷,解決1000萬人脫貧;還有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
習近平説,“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全過程都要精準”。
以“超常規舉措”打“攻堅戰”
扶貧不僅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脫貧攻堅離不開頂層設計和部署。
習近平明確指出,“脫貧攻堅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為動力,以構建科學的體制機制為突破口,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用心、用情、用力開展工作”。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被確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要“採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被稱為“史上最高規格”的扶貧會。就在這次會上,中西部22個省區市黨政一把手向中央簽署了《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脫貧軍令狀”。
一系列大力度決策部署,體現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貧困”的堅強決心和強烈自信。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考察調研期間頻頻召開扶貧座談會,把相關省區市的黨政一把手集中起來,共同研究問題,統一部署工作,明確落實責任。
習近平在河北阜平考察時,以扶貧為主題的座談會就連續召開了兩場;2016年2月,在陜西考察期間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2016年7月,習近平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專門研究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
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決勝階段,要重點研究解決深度貧困問題。今年6月,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期間召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更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他進一步要求在8個方面精準發力,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要“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早在2012年12月,習近平就指出:“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特別強調,“大家要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深刻理解這句話,就是深刻理解貧困地區脫貧之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意義。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不管任務多麼艱巨、還有多少硬骨頭要啃,這個承諾都要兌現。”習近平一諾千金。
有這樣一組數據:2013年至2016年4年間,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
這組數據見證了中國奇跡,刷新了世界反貧困史上的減貧奇跡。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統籌兼顧、步調一致是中國減貧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正如習近平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黨和國家能夠做到,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7月26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這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