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作者:鄭長忠 全國共青團青年工作研究基地主任、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基地主任、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在社會中引起熱議,也受到青年朋友們的高度關注。
《將改革進行到底》專題片,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並從歷史高度與現實影響的角度,闡述了這一場偉大改革的意義與價值。正如第一集的解説詞中所指出的那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實踐”,這些改革的實踐和改革的思想,“夯築著一個國家治國理政的基石”,“塑造著一個更具實力、引領時代發展的社會主義中國,也開闢了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全新境界”,“並正在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這就意味著,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改變著當前中國社會,而且對中國的未來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將産生深刻影響,而當代青年作為承前啟後的一代,這些改革對他們來講,將更具有深遠意義。因此,對當代青年來講,不僅要密切關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況,而且還應積極參加這一場偉大的歷史運動,將改革進行到底。
一、“將改革進行到底”與建構面向未來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
“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孕育、滋養的國度。翻讀她厚重的歷史,似乎每一頁,都在求索與抗爭、奮鬥與崛起的交織輝映中堅韌前行,磅薄不息。有人曾盛讚:凝視中國,如同欣賞一幅精心創作的畫卷,無論局部還是整體,總有著升騰不屈的氣勢。”
作為最早之一進入文明而沒有中斷過自身歷史的文明體,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古代與古典文明,從而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鴉片戰爭之後,在現代化浪潮衝擊之下,古典文明開始崩潰,中華民族也日漸衰落。
因此,“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因為這個夢想,它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
而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走現代化發展道路。通過建立現代文明,使中華民族這一古老文明體,擁有了新的文明內涵,為民族復興奠定文明的基礎。
辛亥革命之後,經過了無數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終於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經過中國共産黨的努力,終於走出了一條用政黨力量,領導人民,駕馭軍隊,建立現代國家,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現代文明建構路徑。
建國之後,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建立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奠定了制度基礎。同時,利用新建立的國家政權力量與革命時期所形成的政黨組織力量,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與單位社會體制,從而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組織化基礎,並完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階段任務。
為獲得現代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力量,中國共産黨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隨後黨的十四大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標誌著現代社會的基因植入中國;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標誌著現代國家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十六大提出“三個代表”,標誌著黨的建設開始適應現代國家和現代市場發展而創新;黨的十七大提出和諧社會,標誌著現代社會在中國生成。
經過“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作為現代文明要素的政黨、國家、社會和市場,基本生成。由於這些要素是在短時期內生成的,具體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發育,彼此之間內在有機化,也尚未得到充分實現。
為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而所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其內容就是要推動上述要素的功能發育以及彼此之間關係的有機化生成。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後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
這就意味著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形態從要素生成階段向整體形態發展階段轉型的戰略性舉措,是推動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走向定型的關鍵性任務,正如《將改革進行到底》專題片所提到的那樣,全面深化改革,“塑造著一個更具實力、引領時代發展的社會主義中國,也開闢了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全新境界”,“並正在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因此,能不能將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就不僅關係到當前的具體改革任務完成的問題,而且關係到整個面向未來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最後能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實現有效定型,這一重大的歷史性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