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兩會時間 中國節奏之“本固邦寧”——習近平掌舵中國巨輪民生篇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3月09日 09: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又是一年春風起,兩會如約而至,充滿溫情的“民生時刻”,也隨之開啟。

  3月7日,習近平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反復談到扶貧脫貧;3月5日上午,政府工作報告列出了2017年“民生實事”清單;幾天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也句句不離民生話題。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民心所繫,謂之民生。

  民生之大, 事關家國。民生之微,衣食住行。

  “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説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習近平鄭重承諾。

  歷史的鐵筆高懸,百姓心中在期盼,世界的目光在關注。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承諾寫到改革中、寫進了億萬百姓實實在在的民生獲得感裏,並最終在實踐中得到有力回應!

  家國放心中 民生扛肩上

  一個成熟的國家領導人,既要有“謀全局者”的胸襟,也應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溫度。登高望遠時,能看到世界大勢的風雲變幻;俯身側耳處,也能將老百姓最普通、最細微的聲音與訴求鐫刻在心。

  ——守住底線,重點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

  “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201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保障民生的總原則。

  短短16個字,簡明扼要地闡述了推動民生建設的“底線法則”,也為“十三五”期間的民生建設立下新標尺。

  “守住底線”,就是要重點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對各類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守住底線”,就是要把好就業底線:“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

  “守住底線”,還要守住減貧底線:“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2016年,習近平的足跡走過重慶、江西、安徽、黑龍江、寧夏、河北、青海等地,翻山越嶺、風雪兼程。他每次都會走進一戶戶困難群眾家中,切實感受人民群眾的溫飽冷暖。

  ——公平正義,讓所有人共享發展成果

  高度重視公正法則,是習近平“民本”思想的重要內容。

  “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十八大以來,民生改革勇於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充分回應百姓公平訴求。

  把“蛋糕”做大體現著政府抓經濟、促改革的能力水平,把“蛋糕”分好,考驗著政府的治國理政“答卷”能否跟百姓獲得感無縫對接。

  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要讓廣大群眾“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總書記的話感人肺腑,個體利益得到最大尊重。

  ——全面推進,讓老百姓享受更高層次的小康生活

  何為全面小康?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這10個分量頗重的“更”,勾勒出奮進中的中國民生圖景,彰顯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的執政方向。

  4年來,國際經濟形勢下行寒意陣陣,但中國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腳步卻從未停滯,在民生的立體化、全方位改善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急所想所盼 治沉疴頑疾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國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了30余次深改會議,內容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各個領域。

  事雖有大小,心卻無遠近。

  每項制度的出臺,每個議題的設置,都直指一個目標——讓人民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破藩籬、促公平,民生改革劍指沉疴頑疾

  “打工十多年的夢想就是在城裏安家,如今終於實現了!”2016年,44歲的胡本華在重慶市落戶,母親的養老問題得到解決,7歲的兒子也獲得了重慶民心小學入學資格。這一切的改變,都得益於各地戶籍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本輪改革大幕開啟之初,民生頑疾千頭萬緒。從産能過剩危機,到油價、藥價、水價的“新價格闖關”;從“跑斷腿”的辦事流程、“我媽是我媽”的奇葩證明,到全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民生改革可謂“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民生改革勇於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充分回應百姓公平訴求。

  直面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回應百姓對食品安全的關切,修訂《食品安全法》;國企高管降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出臺;取消和下放多項行政審批事項,老百姓辦事從此更加順暢……

  每一項重大政策的出臺,都給萬千家庭送去摸得著的好處、帶去熱騰騰的希望。

  今年兩會期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黨組書記尹蔚民直言不諱地指出:“目前我國還有一億多人沒有納入養老保險的保障範圍,這是最大的不公平。今後將採取多方面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不回避、敢直面,一個“以民為本”的大國展現出的民生擔當令人精神振奮。

  ——最突出、最期待,民生保障緊貼百姓需求

  “門診報銷50%,住院報銷70%,只要拿著社會保障卡刷一刷,繳費、結算都辦妥了!”從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出院的遂昌縣大柘鎮車前村村民曾仙媛舒了一口氣:“這下,農村人和城裏人的報銷待遇都一樣了,方便又實惠。”

  曾仙媛切身感受到的變化,是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保險並軌的成果。

  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生改革領域出現了一個頻繁使用的詞彙——“並軌”:從城鄉養老並軌、社會救助並軌,到住房保障並軌……我國民生建設堅持全覆蓋,逐步實現從碎片化到一體化。人民群眾最關切最期待的問題,一一解決。

  通過完善各項保障制度保障城鎮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提升醫療服務便利,讓1億多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老有所養;給上千萬在特大城市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及其他常住人口創造適宜的居住條件;對那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讓他們有一門專業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和收入……

  盯住“最後一公里”,真正釋放政策紅利,“以人民為中心”的印記深深銘刻在“言必信,行必果”的承諾中。

  3月5日,2017年財政預算報告草案提交大會審查。如何把財政“大賬本”拆成一個個民生“小賬單”,直接關係著百姓福祉。我們欣喜地看到,2017年全國財政支出佔比,教育、社保、醫衛毫無懸念地成為“前三甲”,這個“國家賬本”裏的每一個數字都關係著國計民生,回應著百姓期盼。

  ——抓精準、求實效,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2017年元旦,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蘊含著對百姓深深的關切。他從黃土地中走來,他的初心,始終停留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鄉親身上;如何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是他夙夜難忘的心頭大事。

  向“窮”宣戰,縛住千百年來盤踞在中國大地上的“貧困”蒼龍,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眼中最重要的一件民生大事。

  中流擊水,唯勇者進。

  為打好脫貧攻堅戰,中央創新機制,精準扶貧這一關鍵舉措應時而動。

  3月4日,習近平在與政協委員共商國是時,針對委員提出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他再次強調:“對極端貧困的這一部分人,要採取靶向治療。”

  把寶貴的扶貧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變“大水漫灌”式扶貧為“靶向治療”式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方略的重大調整。

  2015年—2016年,全國動員近200萬人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回頭看”,共剔除識別不準的貧困人口929萬人,補錄807萬人。

  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央為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實實在在的財政投入,務求實效的考核指向,利民為本的統籌安排,是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實踐的新氣象。

  千古民生事 抬首望今朝

  “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隨著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發佈,一張新的民生“清單”正在極速書寫:

  ——加大就業援助力度

  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的預期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比去年多100萬人。

  怎樣完成這個目標,政府同時給出了解法:“要實施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等計劃,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加大就業援助力度,扶持城鎮困難人員、殘疾人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

  ——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可以直接結算

  對那些離開醫保所屬地、在異地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來説,有一個重大利好:2017年,全國將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治霾硬措施,打響“藍天保衛戰”

  一字千鈞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整整一頁給了“藍天保衛戰”。

  報告提出,要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

  “政府的決心和行動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北京市民張共建期待著。

  ——防止“被扶貧”“數字脫貧”

  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2017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得知全省還有50萬人沒有脫貧,一針見血地指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扎紮實實,我們的時間表就是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幾年時間,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這樣的提前就容易摻水。”

  這是發自內心為人民服務的肺腑之言。

  “不採華名,不興偽事”。不管是總書記的諄諄之言,還是政府工作報告的全新表述,都指向一個清晰的目標: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日拱一卒,久久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念茲在茲,唯此為大。又是一個春天,又是一個起點。“中國民生號”這艘巨輪,將載著人民群眾的新福祉、載著歷史賦予的新使命,朝著更多的“獲得感”、更美的“中國夢”向前駛去,行穩致遠。(文/樊帆)

編輯:李丹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