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兩會時間 中國節奏之“穩中求進”——習近平掌舵中國巨輪經濟篇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3月06日 06:4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天安門廣場東風浩蕩,人民大會堂紅旗飄揚,春天的盛會在萬眾矚目下啟航。

  “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圓滿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3月5日下午,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肯定並贊成了政府工作報告。

  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坐標上,2017年無疑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並將迎來十九大的召開……

  掌舵沉穩裕如,知難勇毅向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發展大勢,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發展規律,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引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世所矚目的“中國方案”“中國節奏”“中國聲音”厚積而薄發,綻放異彩。

  擊鼓催徵穩馭舟  砥礪奮進中形成“中國方案”

  “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類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能否保持正確方向事關全局。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4年多來,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和不斷涌現的新矛盾、新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每個關鍵節點、作出關鍵決策,指引中國經濟撥開迷霧,穩步前行。

  ——新常態引領新的發展大邏輯

  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總書記首次以新常態描述新週期中的中國經濟。

  新常態判斷是在全面分析我國經濟“三期疊加”基礎上,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對我國經濟發展長期趨勢的科學分析。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由此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中國經濟近兩年的發展軌道,印證了新常態判斷的科學性、預見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分析指出,新常態最直觀的變化是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更具本質的變化是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

  ——新發展理念指明新的發展路徑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根本的是發展方式轉變,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

  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系統論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讓發展支撐全面小康、造福全體人民、貢獻世界經濟。這既是世界範圍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國實驗,又是發展中國家向現代化國家邁進的中國路徑。

  有估算認為,中國的發展使1/5的世界人口、1/4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和近3/5的下中等收入國家人口從中直接受益。新發展理念反映了世界各國發展的共同價值取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點燃新的發展動力

  近兩年,河北省經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河北省的工業結構適應工業化初、中期,如今必須走結構調整、發展升級之路。這條路該怎麼走?

  2015年11月,習近平在其主持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

  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頂層設計、政策措施到重點任務都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補”。

  當支柱産業遇上去産能,産能過剩的河北不是沒有糾結:壓減産能,勢必影響短期經濟總量;維持現狀,結構失衡矛盾將愈演愈烈。去留之間,河北選擇了前者。

  有效減法換來發展加法。截至2016年10月,河北提前完成年度鋼鐵産能壓減任務,前三季度地區經濟增速也出人意料地兩年來首次高於全國水平。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從“三期疊加”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不斷探索、深化認識的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找準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病根——有效供給不足、供需錯配等結構性問題,對症下藥,主動出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開啟了結構調整的大門,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已成為改革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頓説。

  ——穩中求進原則把準新的發展方向

  十八大以來,穩中求進始終是黨和政府堅持的工作總基調。2012年,“要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全局,突出重點,扎紮實實開好局。”2013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2014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2015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2016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歷年數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一再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中國要發展,必須在穩的基礎上發展;穩的目的是進,目標指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

  穩中求進,“穩”是前提,“進”是目的,沒有“穩”的“進”是空中樓閣,沒有“進”的“穩”相當於原地踏步,穩中求進方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暮色蒼茫看勁松  經濟寒流中展現“中國節奏”

  “中國將是推動2017年全球經濟加速復蘇的關鍵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日前發佈的報告中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歐盟委員會等多家境外機構也陸續發佈報告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預期看好的背後,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陣陣寒流中,展現出的“中國節奏”。

  ——穩中求進 實現中國經濟發展中高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在高起點上走出一條穩中向好的曲線。“十二五”期間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8%,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

  “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GDP首次突破70萬億元,名列世界前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仍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工業企業利潤由上年下降2.3%轉為增長8.5%……數據釋放暖意,不斷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

  ——結構優化 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新均衡

  在起伏震蕩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迎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經濟總體平穩運行的同時,逐步走上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持續釋放的發展新路。

  十八大以來,在服務業比重連續多年提高的基礎上,2016年繼續保持上升勢頭,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同時,農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優化升級,工業結構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也在不斷升級換代。

  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主要拉動作用。2016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2.4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較快增長。

  ——創新驅動 催生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又反復強調了創新。

  連續幾年,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都帶來有關人工智慧的提案,2017年關注的是人工智慧的落地應用。得益於創新驅動發展各項舉措,這家互聯網公司在創新路上一路飛奔。“看準方向就出發,在日積月累中抵達。”李彥宏説。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稱,在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創新技術助力下,中國的移動購物産業已領先美國。法國《回聲報》指出,由“互聯網+”支持的中國“工業4.0”已經走在路上。

  2016年,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領域取得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新動能正在撐起發展新天地。

  ——一帶一路 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新疆域

  眾人拾柴火焰高。建設“一帶一路”三年多來,應者如雲,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有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繼續提升我國東部、南部沿海開放水平,同時也將帶動整個中西部地區的開發開放,構築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在此新格局下,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高本國商品質量和完善服務體系,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有效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正尋求一種更加健康的崛起方式,與周邊國家分享發展紅利。”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如此解讀“一帶一路”倡議。

  而今邁步從頭越  高歌奮進唱響“中國聲音”

  2017年,中國發展進程迎來重要節點。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方位看,2017年是“轉場”的重要一年。

  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我國發展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經濟運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

  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春天的盛會已經吹響集結號,發出總動員。世界各國也正在從兩會窗口中傾聽中國聲音,了解中國方案,試圖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

  2月2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時強調,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有效進展。

  這無疑為新一年的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3月5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做好2017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五點:一是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二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三是適度擴大總需求並提高有效性;四是依靠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五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動員令”,也是“施工圖”,有真招、實招,更有硬招、大招。

  ——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2017年要再壓減鋼鐵産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産能1.5億噸以上;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産能5000萬千瓦以上。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取消或停徵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

  ——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

  2017年要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076億元;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加快居住證制度全覆蓋;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質量水平,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

  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促進外貿繼續回穩向好;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百年夢想,曾經如此遙遠;偉大復興,今朝觸手可及。從新起點再出發,匯聚最大共識、凝聚磅薄力量,擼起袖子加油幹,奮進征程上的“中國號”必將劈波斬浪,達到夢想的彼岸。(文/李珊珊)

編輯:李丹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