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秘魯國會發表題為《同舟共濟、揚帆遠航,共創中拉關係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強調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將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踐行正確義利觀,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一起實現共同發展。
誰搭上了中國“順風車”
回顧2016這一年,在習近平“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構想下,搭上中國發展“順風車”的國家還真不少。
智利:習近平11月22日在同智利總統巴切萊特舉行會談時強調,中方願同智方加強對兩國關係的頂層設計,完善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投資合作,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厚植民意土壤,提升戰略協作。中方支持中國企業參與智利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等領域建設。
秘魯:習近平11月21日在同秘魯總統庫琴斯基舉行會談時指出,新形勢下,我們要重視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用好雙邊合作機制,實施好兩國2016年至2021年共同行動計劃,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把雙方共識落到實處、産生實效。
孟加拉:習近平10月14日同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強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充分挖掘各領域合作潛力,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框架內合作,擴大雙邊貿易規模,以基礎設施建設、産能合作、能源電力、交通運輸、信息通信、農業等領域為重點,打造中孟大項目合作新佈局。
烏茲別克斯坦:習近平6月22日在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裏莫夫舉行會談時強調,要全面深化經貿、産能、能源、農業、金融、基礎設施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兩國共同發展,用更多務實合作成果豐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
塞爾維亞:習近平6月18日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舉行會談,雙方同意聚焦重點合作領域,拓展重大合作項目,把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作為兩國務實合作的優先方向,把産能合作作為兩國務實合作的重點領域,把農業合作作為兩國務實合作新的亮點。
此外,還有波蘭、捷克、伊朗、沙特阿拉伯、柬埔寨、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埃及等國。
再次拉緊“一帶一路”戰略紐帶
三年前,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互聯互通為著力點,促進生産要素自由便利流動,打造多元合作平臺,實現共贏和共享發展。此次拉美之行,他又熱情表示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再次拉緊“一帶一路”大戰略的紐帶。同時,也贏得了世界各國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積極響應和回饋。
今年年初,習近平出訪中東時,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表示,沙方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願深化同中方在貿易、投資、能源、教育、科技、信息安全等領域合作。雙方同意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在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框架內深入合作。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指出,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恰逢其時,伊朗願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11月16日,習近平在撒丁島會見意大利總理倫齊。習近平指出,雙方要保持高層交往,密切各層級人員往來,加強中方“一帶一路”建設同意大利發展戰略對接,深化人文交流,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配合。倫齊表示,意方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同中方深化經貿、能源、創新、文化、旅遊等領域合作,造福兩國人民。
10月,習近平在金邊同柬埔寨首相洪森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快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制定並實施好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規劃綱要。年初時,習近平在布拉格同捷克總統澤曼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同捷克發展戰略對接,共同編制中捷合作規劃綱要,作為指導今後一段時期兩國務實合作的框架。
截至目前,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和支持,結成志同道合、互信友好、充滿活力的“朋友圈”。
“順風車”凸顯大國擔當
這並不是習近平第一次提及“順風車”,去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併發表重要講話説,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一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發展的“順風車”,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契合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二是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就目前看,已經涵蓋鐵路、港口、電站、通信、投資、金融、礦業、農業、製造業、信息通信等領域,合作雙方通過促進産業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幾年間,中國為全球經濟貢獻了接近40%的增量,對世界經濟復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但經濟增速仍然位居主要經濟體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25%以上。在這種局面下再次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一起實現共同發展,正是中國大國責任、勇於擔當的體現。正如墨西哥學者伊格納西奧•馬丁內斯對媒體所説,外界應承認中國的實力,認可中國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引擎和引領作用。(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