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八年後,中國站到舞台中央

新聞頻道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6年09月05日 11:4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倣青花瓷圖案高懸屋頂,鬥拱結構環繞,四週墻壁鑲嵌著木質浮雕,在最具中國特色的G20主會場外,36位領導人前前後後站了3排。作為主席國首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站在照片正中,左手邊是上一屆主辦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手邊是下一屆主辦國德國總理默克爾。

  這張G20領導人的合影已經被定格過10次,今天是這群新朋舊友的第11次聚首。

  當GDP總和佔全球經濟90%的二十個經濟體站在西湖畔時,中國的G20之路已經走了8年。早在2005年,坐落于京、津、冀交界黃金地帶的河北香河“第一城”,宮闕高墻,亭臺樓榭,曾見證中國與G20的首次觸碰。那時,G20還只限于財長和央行行長之間的非正式交流,大家坐在椅子上,稀稀落落,微笑著望著鏡頭。

  3年後,美國次貸危機、華爾街集體淪陷將世界經濟推向深淵。2008年深秋,華盛頓陰雨綿綿,寒意襲人,為挽救世界經濟,時任美國總統布什提議舉行一次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當時英法等國提議召開西方七國集團的首腦會議,而美方則直言,沒有中國的參與,這樣的會議沒有意義。於是,包括發達經濟體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內的G20領導人首次齊聚華盛頓。這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在G20的舞臺上留下身影底片。

  此後的8年,從華盛頓到戛納,從聖彼得堡到杭州,二十國集團正經歷從危機應對到長效治理機制的轉型。中國,從國際金融危機襲來時西方無奈之下請到G20峰會的“救兵”,乘勢而上,變身為當下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更加公平、合理方向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在被定格的影像裏,中國逐漸從角落走向舞台中央。

  鏡頭回到2009年春天的倫敦,天空陰沉,天氣預報接下來的幾天也是陰天,甚至可能下雪。一位媒體人説到倫敦的天氣時,用了“gloomy(陰鬱)”——這個詞在過去幾個月已經廣泛出現在世界各地媒體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描述中。

  夢想與現實同樣映照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巨頭末路,懸崖求生,風暴過境,極度深寒。隨著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産,美國次貸危機逐步升級為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而且危機開始超出華爾街,向世界各地擴散。陰影在領導人的臉上隱現,合影裏,人們望向不同的方向。

  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

  一張G20倫敦峰會的照片裏,新聞中心的墻上懸挂著3個時鐘,依次為“華盛頓時間”“倫敦時間”和“北京時間”。在合影中,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站在英國首相旁,構成畫面的中心。事實上,從倫敦到匹茨堡,從多倫多到首爾,在西方經濟哀鴻遍野、全球市場動蕩不安的背景下,需要有人驅散寒意,給世界經濟帶來信心。胡錦濤發表題為《攜手合作 同舟共濟》的重要講話,全面介紹了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採取的有效舉措。北京街頭已不時能看到盛開的迎春花。

  一年以後,回暖的氣息像首爾峰會背景板上的青草一樣蔓延,在這一張闔影裏,二十國集團首腦舉起右手,向世界揮舞。這是首次在新興市場國家和亞洲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胡錦濤回答媒體的書面採訪時表示,中方願同各成員一道,推動首爾峰會繼續落實前幾次峰會達成的共識,同時體現新興市場國家和亞洲特色。

  但在峰會開幕之前,各國在匯率等關鍵問題上分歧依然巨大。 四五十名代表擠在一個小會議室內協調立場達14個小時。其間由於爭論激烈,官員們不得不敞開會議室房門,以免室內溫度過高。最終,會議也未能就美國量化寬鬆措施、克制競爭性貨幣貶值等問題達成協定。

  兩年以後,G20又回到新興經濟體墨西哥。南部小城洛斯卡沃斯最初是一個小漁村,交通不便、與世隔絕。據史料記載,洛斯卡沃斯的聖何塞德爾卡沃港曾是中國同拉美國家“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載滿絲綢、珍珠、香料和手工藝品的“中國之船”在這裡中轉、補給飲用水和食物,繼而駛向終點。

  另一艘“船”也悄然起航了。2012年G20峰會,在像海洋一樣藍色的背景中,胡錦濤緊挨著墨西哥總統,旁邊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按下快門的剎那,他們揚起了嘴角。

  那一年,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中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866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全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77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6%。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1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7%;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1.2萬人,增長13.3%。

  照完相,墨西哥時任總統卡爾德龍在新聞發佈會上稱讚,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此次峰會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墨西哥經濟調查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勞爾·費利茲説,胡錦濤主席在講話中闡明的立場和主張,有助於積極推動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應對歐債危機並促進世界經濟增長。

  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音量正在提高,一眼就能在合影裏找到站在第一排的中國領導人。2013年9月,秋天的陽光曬得人睜不開眼。在合影中,很多領導人瞇著眼睛,緩緩揮手。在聖彼得堡城郊具有濃郁俄羅斯特色的康斯坦丁宮內,一張巨大的圓桌旁,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圍坐在一起。習近平在各國元首中第一個發表主旨講話。“各主要經濟體要首先辦好自己的事,確保自己的經濟不出大的亂子……”雖然講話只有短短8分鐘,但習近平描繪了一幅世界經濟發展藍圖:一方面強調當前世界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形勢繼續朝好的方向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負面影響依然存在,全球經濟復蘇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倡議放眼長遠,努力塑造各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世界經濟,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

  這是習近平首次參加G20峰會,在聖彼得堡停留的40多個小時緊張而又忙碌:兩個階段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閉門會議、十多場雙邊會見、工作午宴、晚宴……

  一年後,全球的目光又聚集在澳大利亞布裏斯班。在那張凝固時間的影像中,習近平和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站在中心位置,頷首微笑。習近平發表了題為《推動創新發展 實現聯動增長》的重要講話,提出“創新發展方式”“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三項行動建議,倡導做共促經濟改革的發展夥伴,落實全面增長戰略,推動世界經濟從週期性復蘇向可持續增長轉變。“中國將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勢頭,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有專家表示,此次G20峰會給人最大的感受在於,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多,扮演的角色也愈發重要。中國的自信心增強了,“底氣”也更足了。可以説,這次的G20是由中國“塑造”的。

  之後,世界經濟又迎來波瀾壯闊的兩年。如今,G20的接力棒傳到了中國手中。2015年以後,G20東道主由輪值地區選舉産生,首先由亞洲小組開始。中國是第一個被選出來的國家。“這顯示了對中國的信任。”復旦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説。

  當它以主人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時,中國已經建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接近8000美元。

  梁啟超曾把中國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和“世界之中國”。有人認為,套用梁氏劃分,當下的中國已到了第三個階段。

  不只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也開始走向中國。G20峰會肯定解決不了目前所有全球難題,但舉辦一場如此大規模、高影響力的全球峰會,對中國社會的磨煉與提升是相當有必要的。張維為説:“西方國家作出頂層設計,叫別人接受;我們自己帶動,一起協商、一起建設。”

  在這張最新的大合照裏,8個嘉賓國領導人站在2排、3排中央,“充分展示了對於發展中國傢伙伴的重視。”

  近年來中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為非洲大陸提供的借款比世界銀行還要多,一位西方紀錄片導演説,“中國對非洲的介入是從西方世界到東方世界實力大轉變的客觀陳述。”在他的鏡頭下,車駛過一條人煙稀少的路,突然,“我們看到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兩名中國工人在路中央刨坑,這個情景一直盪漾在我的腦海裏,我在想,這是什麼意思?這代表了什麼?這個偶然的邂逅,引發我們開始關注在非洲生活、工作的中國人。”導演説。

  人們還在尋找答案。錢塘江畔暗流涌動,領導人們依次登臺站位,有人忙著握手、有人交頭低語、有人緩緩揮手。快門即將按下,習近平走到舞臺的正中央,直對鏡頭。他的身後,是矗立中央的五星紅旗。

編輯:趙晉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