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世界難題的中國答案】贛南于都健康扶貧:“小財政”辦“大醫療” 密織五道保障網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29日 16: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VR視頻點擊進入】

【VR視頻點擊進入】

  央視網消息(記者 袁育堃)在2015年11月28日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要對貧困人口傾斜,要高度重視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109.5萬人中有13.5萬人是貧困人口,其中又有3萬多人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如何讓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近年來,革命老區聚焦精準扶貧,始終把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一環,充分利用國家衛計委對口支援政策機遇,圍繞“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抓健康扶貧,不斷提升基礎醫療能力、健康衛生水平和全面健康意識。

  五道保障線讓百姓“看得起病”

于都縣衛計委愛衛會副主任藍劍鋒正在耐心的跟村民段紹平講解“五道保障線”政策。

于都縣衛計委愛衛會副主任藍劍鋒正在耐心的跟村民段紹平講解“五道保障線”政策。


  今年56歲的段紹平是于都縣梓山鎮中心村的貧困戶,平時靠在家養殖一些雞鴨和蓮藕維持生計。今年1月,段紹平患上糖尿病並發癥,住院幾天治療費就花好幾萬。“我想到家裏還有幾個孩子要上學,哪有錢來看病,當時就對老婆説這病我不治了。”就在段紹平考慮到患病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打算放棄就醫時,于都縣計生委的工作人員給他帶來了好消息。

  “工作人員拿了一份宣傳手冊告訴我,今年像我這樣的貧困戶看病報銷的比例已經大幅提高了!”據段紹平回憶,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具體能報多少,工作人員讓他放下包袱,儘快去醫院接受治療。至6月初,通過積極治療,段紹平的糖尿病並發癥得到治愈並出院,治療費用一共是10.6萬餘元,當他把相關材料提交到服務窗口,5個工作日之後,一筆10萬元的報銷款打到了他的賬戶上。

  “我真是沒想到能報下來這麼多錢,政府給了我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段紹平表示,通過檢查發現身上還有幾顆腎結石,打算再到醫院去做個手術,這樣身子骨能徹底好起來,回去好好賺錢養家。

  如何能夠讓貧困群眾獲得高比例的醫療救助?于都縣衛計委愛衛會副主任藍劍鋒告訴記者,于都縣財政專門拿出1000多萬元,為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大病醫療補充保險,有新農合、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民政救助和“健康暖心”基金救助這5種報銷方式,貧困戶看病就醫經過健康扶貧這“五道保障線”,實際報銷比例從過去的40%-50%提升到現在的90%以上,切實提高了醫療保障水平,多重的報銷補助環節減輕了貧困戶的就醫經濟負擔,提升健康“獲得感”。

  三級醫療網絡讓百姓“看得上病”

丁檢生離開大山,搬到新建的衛生所裏工作。

丁檢生離開大山,搬到新建的衛生所裏工作。


  在距離于都縣20多公里的羅坳鎮大橋村古嶂社區,坐落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坡上,常有的山體滑坡、地勢下沉等地質災害,給當地133戶村民帶來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今年34歲的丁檢生曾就讀于贛南醫學院,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大橋古嶂當一名鄉村醫生。由於大橋村佔地面積廣、人口分散,丁檢生常常要走上幾個小時的山路到村民家中給他們看病。

  “有時候對面山頭的人家會直接喊我過去就診,但山與山中間沒有路,需要下山再從另一頭爬上山才能到。”丁檢生回憶,那時候村裏人看病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夜裏出診。

  現如今,當地政府對大橋村古嶂片區實施分期分批整體移民搬遷扶貧,133戶村民住進了一棟棟“小洋房”,小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完善起來。在新成立的大橋衛生所,記者看到注射室、診療室、藥房、觀察室、值班室等“五室分開”,各類藥品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種類齊全,丁檢生成了這裡的醫生。

  “現在的醫療環境、醫療設備等各方面都煥然一新,村民們走幾步路就能夠到衛生所就診。”丁檢生説,現在他為1389位村民分別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村民看病買藥的時間都大幅縮短,村民看病再也不用發愁了。據了解,為提升“貧困村”整體健康衛生水平,于都縣做到每個鄉鎮建設1所標準化的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個衛生室,2017年將實現357個行政村全覆蓋。

  發揮特色品牌讓百姓“看得好病”

黃麟鄉中心衛生院嬰幼兒戲水館

黃麟鄉中心衛生院嬰幼兒戲水館


  在黃麟鄉中心衛生院,院長謝榮生告訴記者,該院把産科作為特色品牌予以重點建設,以群眾滿意作為首要評估指標,設立專門性的孕婦學校、高齡孕産婦諮詢服務窗口、産後康復治療室、新生兒沐浴室,做足做優産前、産中、産後全程保健服務,全年住院分娩量穩定在1000例以上,輻射周邊瑞金、會昌等3個縣7個鄉鎮15萬人口,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其他鄉鎮的一些産婦也都紛紛慕名而來。

  今年1月7日,在全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上,黃麟鄉中心衛生院還榮獲2015年度“百姓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稱號。

  在利村鄉中心衛生院,衛生院院長曾祥連對自家的特色産品很滿意。“我們有幾名好大夫,技術好,手術創口小,患者當天就可以出院,另外手術費用低,新農合報銷後患者只需自付兩三百元。”

  在於都縣衛計委記者了解到,政府鼓勵在鄉鎮中心衛生院重點打造一兩個特色專科,為其他衛生院提供技術支撐。目前,于都縣的6家中心衛生院基本都能開展下腹部手術和少數上腹部手術,鄉鎮衛生院基本能解決內兒婦、骨傷等科的常見病。真正做到“大病不出鎮、小病不出鄉”。



  “治未病”健康促進要先行

  “從長遠來看,健康促進是根本,如何幫助老百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疾病預防,不得病最省錢。”于都縣委書記藍捷説,作為全國健康促進示範縣,于都縣政府連續投入資金3億多元,建設體育中心、健康步道、健康主題公園等,營造出全民熱愛健身運動的好氛圍。

  近年來,于都縣政府堅持“小財政”辦“大醫療”,逐年不斷增加醫療衛生支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因病在脫貧路上掉隊。這三年新增業務用房18萬㎡、病床1800張,完成了80%的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目前,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三級網絡得到進一步完善。

【高清圖集】

【高清圖集】

編輯:馮思謠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