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新常態-光明論】G20前召開“一帶一路”座談會,放了啥大招

新聞頻道 來源:光明網 2016年08月29日 17: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編者按: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就“一帶一路”發表多次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就如何進一步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所做的系統、深刻、全面的重要闡述,既有宏觀層面的指導思想,也有具體方法和路徑的切入,其中蘊含的重要信號,值得深思。

  習總書記提到,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在當前全球經濟深度調整期,如何讓“一帶一路”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合力,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以下刊發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的獨家約稿文章以饗讀者。

【新常態 光明論】G20前召開“一帶一路”座談會,放了啥大招

  圖為8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作者: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

  當前,全球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增長乏力與泡沫高企、貨幣政策過度與財政政策無力、通縮與滯漲的風險同時存在,各經濟體走勢分化。經濟環境不但呈現出相當不穩定和難以預測的前景,同時也深刻影響著全球政治形勢。相當多國家的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意識形態交織抬頭,地區與局部衝突、動蕩此起彼伏,脫歐等黑天鵝事件屢屢發生,恐怖主義活動也在其間找到空隙,引發地區及全球恐慌。在此形勢下,全球都在尋找解決方案,猶如在黑夜中積極尋找曙光。

  事實上,全球各經濟體也都明白,唯有進行結構性改革,克服既有機製造成的扭曲與錯位,克服因恐懼暫時失速而過度使用短期政策帶來的長期失調,克服因害怕競爭而回避開放包容而帶來的市場僵化,才能夠走出全球經濟困境。

  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積極尋新常態下新的結構性出路和方向。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進行自身結構性改革,同時也帶動沿線國家甚至全世界國家一起轉換思路,放遠眼量,共同進行結構性改革,為走出當前泥濘,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的正確選擇。

【新常態 光明論】G20前召開“一帶一路”座談會,放了啥大招

  “一帶一路”建設落腳于市場結構調整。“一帶一路”建設強調的是不搞貨幣放水的強刺激,打開市場需要進行貿易結構變化的巧刺激。一是貿易夥伴結構變化。目前,我國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46個經貿産業合作區,使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繼續提高。在傳統貿易夥伴如美國、歐盟貿易量下降的同時,“一帶一路”夥伴所佔份額在上升。二是貿易內容結構變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積極發展新型貿易。與土耳其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線啟動,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邊境口岸啟動農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境外合作園區蓬勃發展,貿易從傳統行業轉向新興産業,太陽能等新興産業産品的出口量不斷增加。三是貿易作用關係結構變化。貿易是國家實體經濟的一個窗口現象,要看到出口與國家産業升級的對應關係。“一帶一路”建設逐步實現著我國核心優勢技術的市場推進,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開展核電合作,推動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等核電技術走出國門。因此在全球需求虛弱大環境下,中國外貿依然承壓,儘管總量下降,但佔全球份額在提高。而新市場的需求與中國積極創新推動企業與産品的轉型升級也相吻合,有助於達到內外良性互動、相輔相成帶動我國産業升級和轉型升級成功的真正目的。

  “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於經濟結構調整。“一帶一路”戰略強調的是不搞閉門造車,而是優勢互補進行共同發展。越是在經濟出現危機時,越是容易出現封閉心態,當前,歐美社會有這種傾向。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表明要以更為自信、開放和包容的姿態來深化合作,建立亞洲乃至全球的“命運共同體”。一是産能結構擴展。“一帶一路”沿線有不少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匱乏,而中國企業的相關建設資源、能力和願望都非常強,強化互聯互通,進行國際産能合作,是打通“一帶一路”的兩個任督二脈,也是福祉沿線各國人民的正能量。二是區域結構佈局。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從各陸海廊道方向實現實質性推進,進行結構性佈局。中蒙俄經濟走廊方向,完成了中蒙邊境烏力吉口岸的對外開放。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方向,重點打造中歐班列統一物流品牌。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方向,順利完成鐵路隧道項目。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方向,鐵路建設穩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方向,公路等交通項目完成融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方向,斯裏蘭卡科倫坡港口城復工,漢班托塔港二期工程即將竣工,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股權收購項目完全交割。三是合作結構升級。在傳統的直接建設基礎上,拓展合作方式,中國已與法國、德國、韓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就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沿線第三方市場達成重要共識。服務於“一帶一路”的金融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各類雙多邊産能合作基金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

  “一帶一路”建設放眼於價值結構調整。“一帶一路”戰略強調的是不搞狹隘政治,在世界格局新變遷中堅持做負責任大國。一是文化融合。“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人文交流,這是建構國家間關係的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一帶一路”本身就富有傳統文化融合的意涵,倡議將絲綢之路延續千年的經濟、文化、商貿友好交流傳統繼承下來並賦予新的時代含義,在深化經濟合作的大背景下,為各國人文交流提供廣闊的舞臺,最終實現各個領域的密切合作。二是價值互信。從沿線國家開始,在全球不景氣的時候更應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夯實雙方關係的社會土壤。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頻繁,各類學術交往、人才交流也日益加強,人員互通也將推動民族、宗教的互相理解和相互信任,有助於中國文化及價值觀的推廣。同時也有助於緩解因近些年歐美錯誤政治導向下造成的民族宗教矛盾激化,有助於增強各國互信、維護世界持久和平。

編輯:趙晉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