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北京7月14日電 (萬鵬)2016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和其他重要事件的歷史節點。如何正確看待歷史,如何正確處理歷史與現實的關係,已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樊鵬在接受中國共産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談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深沉的使命憂患感,追憶了黨的艱辛歷程與光輝偉績,聚焦于黨的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落腳在中國當下現實和實踐,指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之路。
樊鵬向記者指出,2016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進入推進實施的關鍵年份,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確看待黨的理想信念,如何正確處理全面從嚴治黨與繼續改革發展關係,前所未有地考驗著廣大黨員幹部。2016年還是理論和實踐相互交織之年,中國加速崛起,面臨國內外面嚴峻形勢和挑戰,中國需要進行包含供給側改革在內的一系列結構性改革,在改革創新征途中,如何正確對待理論的價值和意義,如何正確處理理論堅守與實踐創新的關係,考驗著中國的理論家和實踐開拓者。通過學習總書記這次重要講話,我們可以發現有三對關係貫穿始終,就如何正確處理歷史與現實的關係,理想信念與改革發展的關係,以及理論自覺與實踐創新的關係,總書記的講話給予了寓意深遠的解答。
歷史與現實的關係:
只有通過歷史發展的脈絡,才能真正明白道路的意義
“習總書記的講話以講述歷史開篇,回顧總結了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共産黨95年奮鬥歷程和寶貴經驗,他對歷史的回顧與追憶完全立足於現實。”樊鵬向記者談到,總書記用了三個“偉大飛躍”,重在闡述歷史與現實的關係,全面、辯證地將歷史與現實高度統一在一起。他講到,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了革命時期、建設時期以及改革時期,歷經先後三個三十年構成的三次“偉大飛躍”,其重大意義不僅在於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解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實現了改革開放的繁榮發展,凸顯中共執政的績效合法性,更重大的意義在於通過三次歷史飛躍産生了影響深遠的制度成果和道路意義。通過前兩個飛躍,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和王朝政治,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通過後一個三十年,鞏固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物質基礎。
樊鵬認為,通過三次飛躍,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總書記提出“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道路的意義,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艱辛探索發掘的道路,彰顯的不僅是自信,而且是改造現實、開拓未來的勇氣和動能。只有通過歷史發展的脈絡,才能真正明白道路的意義,也只有通發展的現實,才能真正明白道路的力量。沒有歷史以及歷史産生的道路,哪有現實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勇氣和從容。中國要走的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可以真正站在歷史制高點,中國改革發展不是唯GDP主義的,更不是西方持有偏見認為的那種只注重現實經濟增長而忽略價值增長的巨人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而且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生根發芽,生生不息。
理想信念和改革發展的關係:
堅守理想信念,改革發展才敢信馬由韁,卻不會脫離根本方向
習總書記的講話高揚理想信念,以“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告誡全黨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樊鵬認為,總書記提出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提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建設的戰略任務,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但是,總書記並沒有為理想而理想,在講話中反復強調理想信念與現實、與改革發展的關係,要求做到堅守理想信念和堅持改革發展的統一。
“在現實中,有人以理想信念否定現實,否定改革。似乎只有在歷史中才有黨的理想信念,才體現遠大的追求。如果以抽象的歷史標準和理想信念作為準繩,有些改革似乎偏離了軌道,陷入了死衚同。”樊鵬認為,總書記的講話十分注重正確對待歷史經驗、理想信念與改革實踐的關係。他強調:“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那麼理想信念呢,理想信念是歷史經驗的一部分,是高度濃縮和抽象的正面歷史經驗和規律性認識,在處理理想信念和改革發展的關係方面,習總書記講話透露出強烈的自信心。
樊鵬指出,理想信念與改革發展不僅不矛盾,而且彼此反哺、相互砥礪。沒有理想信念,改革發展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有了理想信念,堅守理想信念,改革發展才敢信馬由韁,雖一往無前,卻不會脫離根本方向。但是,只有理想信念,不認可現實和實踐甚至以抽象的理想信念否定當下現實、否定具體改革,同樣不可取。理想信念不是空中樓閣,不是烏托邦,而是需要轉化為改變世界的動能,才算作偉大。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是要知道自己為何而出發,不能忘記理想信念和遠大追求,但同時還強調“繼續前進”,是沿著初始的理想目標而前進,因為“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理論自覺與實踐創新的關係:
只有經得起時代檢驗的理論,才可能真正佔據歷史的制高點
“習總書記重要講話還用大篇幅談到了理論的重要性,但談的最多的是理論與時代、與實踐的關係。”樊鵬向記者指出,總書記重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通篇講話中,凡涉及對黨的指導理論的重要論述,都將之放在時代和實踐的層面來談。總書記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這次重要講話的啟迪在於,理論堅守要與時代發展、實踐創新相並而行,相互統一。
樊鵬認為,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那麼需要理論的指導和引領。理論在本質上一定是可以檢驗的、可以證偽的,需要經得起時代的檢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宣稱不需要檢驗的理論不是理論,而是宗教教義和信條。理論要能拿來使用,不能使用的理論就會變成教條,就會被拋棄、被忘記。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理論則是一個政黨的行動指南。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同時,總書記引用恩格斯的話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作為黨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的馬克思主義,需要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
正確的理論應當指向未來,應當用無盡可能對理論的韌性加以檢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他同時強調,“我國社會主義只有幾十年實踐、還處在初級階段,事業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們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突破”。樊鵬認為,只有經得起時代檢驗的理論,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可以解決人類社會實踐中挑戰和問題,才可能真正佔據歷史和道德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