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6月18日上午,南志忠校長(右一)和做小小解説員的學生在楊家嶺革命舊址景區。
央視網訊(記者 王甲鑄)每個週末,甄勝余都要把女兒甄雅琪送到棗園,並在這裡度過一整天。從二年級開始,女兒在這裡當一名小小解説員,為遊客義務講解棗園的紅色故事。
革命聖地延安,在寶塔山、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等等這些紅色紀念地,小小解説員們的身影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活躍至今,成為紅色景區裏的一道風景。
這些小學生們在完成解説的同時,不僅提高了個人素質,對紅色故事的講解也讓她們對延安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更加具象,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個校長的紅色教育計劃
小小解説員周煒在楊家嶺毛澤東舊居前為遊客講解。
6月18日,入夏以來延安溫度最高的一天,但楊家嶺景區依然遊人如織。上午,65歲的南志忠來到七大會址外,和自己在這裡做解説員的學生匯合。
一見面,小朋友拉著南志忠的手,爭先恐後的説起自己這一天的解説準備情況,南志忠一臉笑意。
他説,做這麼多年老師,他看著學生就覺得親,不單單是因為自己上了年紀的原因。
40多年教書育人,南志忠的學生在延安遍及各行各業,人們都更願意親切的稱呼他為南校長。
南志忠1971年入黨,1974年參加工作,在延安師範附小幹了35年,歷任教導主任、副校長、支部書記以及校長。
2005年他又舉債90萬一手創辦了延安創新實驗小學,並用短短幾年時間將其打造成炙手可熱的名校。
回顧自己40年的教師生涯,最讓南志忠感慨的便是自己一直堅持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其中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從1992年開始,自己一手推動的學校和延安紅色景區合作的“小小解説員”活動。
“孩子的成長和莊稼的成長過程一樣,我們是看不到的,但他們一定都吸收到了營養成分。唱歌不僅僅是學會唱歌,在唱的過程中,培養自信,最後不僅是唱歌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學校的唱歌活動就會改變學生的成長軌跡……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南志忠這樣解釋自己推動“小小解説員”活動的初衷。
作為革命聖地,毛主席率領黨中央在延安艱苦轉戰13年,無論是有形的紅色遺址還是無形的延安精神,這裡的紅色資源無出其右。
南志忠説:“遊客在聽完我們孩子的解説後都説,延安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不一樣,這就是因為紅色資源對娃的感染和影響……精神面貌不一樣,淳樸,實在,從骨子裏不嬌氣,為什麼西安的娃打不出腰鼓的那個味道,而延安的孩子卻可以,和他們接受到這種紅色文化、延安精神密不可分。”
作為一名有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南志忠認為,讓孩子去革命舊址講解,其感受和認識延安精神,比呆在教室裏做題強,比考試多考幾分強。
“做小小講解員就是一種教育手段,非常好的教育手段,無形當中,讓孩子去感受,去熏陶,就會汲取一些東西。”他説。
三個孩子的精神熏陶
這天上午,南志忠分別在楊家嶺和棗園聽了三個孩子的講解,而這三個孩子都來自延安創新實驗小學。
楊柚柚外表瘦弱卻表情堅定,她很快就在楊家嶺“七大”會址——中央大禮堂裏給六名遊客做起了講解。
從二年級開始的鍛鍊,已經讓這個小學四年級的小姑娘遊刃有餘——講解進入到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裏時,為了解説更加生動,楊柚柚突然在標準的普通話裏插進了幾句陜北方言,甚至在解説結束時扭起了秧歌。
這一小段解説只有不到15分鐘,但跟隨楊柚柚的遊客卻從開始的六人增加到了十幾人,並在解説結束時紛紛讚嘆:“我感覺你比他們(景區裏的職業導遊)解説的還要好!”
同樣是四年級的周煒隨身帶著解説詞,解説開始前還躲在樹蔭下鞏固復習,稍顯緊張,但她在毛澤東舊居前的兩段講解卻博得了來自某建築公司職工的一致稱讚,並紛紛與小周煒合影留念。
周煒的媽媽告訴記者,小周煒從小性格內向,怯場,不夠主動,二年級當上小小解説員之後,經過兩年的鍛鍊,孩子的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發生在延安的革命故事也有了更為具體的了解。“我們也希望她通過參加這個活動能夠明白什麼是艱苦奮鬥和自力更生,培養她的勤勞和簡樸的品質。”她説。
甄雅琪一直跟在父親後面,安安靜靜的一個小姑娘,直到在棗園舊址裏父親甄勝余給換上講解服:那個文弱的小姑娘不見了——在任弼時舊居前,她勇敢的走向一隊遊客,對帶隊導遊説“阿姨,我來給她們講解吧”,小雅琪的主動“搭訕”讓這隊遊客充滿期待,並且很快就用自己專業的講解“征服”了他們,講解過程中,一位遊客還主動給小雅琪打傘,一臉疼愛的看著面前的這個讓人詫異的小小解説員。
父親甄勝余和很多小小解説員的家長一樣有相同的初衷,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自信、勇敢、大方,但在具體參與的過程中,收穫往往出乎他們所料。
“有一次一個老爺爺在聽完雅琪的講解後,堅持要給孩子一百塊錢,因為是義務講解孩子果斷拒絕了;還有一次有一位90歲的老紅軍身體不好,克服了很大的困難到延安來,小雅琪在做完講解之後就感觸很深,覺得老爺爺很了不起……等等很多故事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精神品質上的變化,這是我們事先沒有想到的。”甄勝余説。
四十年成就一代人
三個小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南志忠一直默默的跟在後面,一臉微笑的看著。
“你看他們平時就是一個小學生,都是小姑娘,但一穿上講解服,講起這些紅色故事,整個人的氣質、精神面貌一下子就不一樣了,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他説。
南志忠告訴記者:“這就是延安的小朋友和其他地方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地方,不光是遊客感嘆,北京崇文小學的校長看過我們的視頻後就曾説過,你們延安的小學生20年後發展的潛力比北京的要好。”
言談間,南志忠的自豪感寫滿臉龐。他説,他現在工作不是生活需要,而是享受這份工作,看著學生們取得成績後,非常欣慰。
憑著這樣的教育理念,40多年來,尤其是從1992創新“小小解説員”活動以來,南志忠所服務的兩所學校(延安師範附小和延安創新實驗小學)多次被中、省、市、區評為先進集體。
40多年來南志忠的學生也已經遍佈五湖四海,紅色基因、延安精神影響下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從寶塔山下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只要心中有教育,處處都是教育內容。”南志忠説:“這些孩子,在紅色基因和延安精神的教育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