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訊(記者 袁育堃)“當年為了井岡山這面紅旗,犧牲了48000多人,而刻在紀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許多烈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頂著炎炎烈日,一位年近90歲的老人站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前,向前來瞻仰的人們講述著老紅軍們的革命故事,擲地有聲。他就是毛秉華,被譽為“井岡山精神第一宣傳員”。從老區講到了特區,從部隊講到了校園,認識他的人都説他是井岡山的“活字典”。
尋找紅軍
1968年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後,毛秉華開始系統研究井岡山革命鬥爭史。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井岡山革命鬥爭史,傳承井岡山精神,他不辭辛苦,48年如一日,義務宣講井岡山精神,把井岡山精神傳遍大江南北,大家都親切的稱他:“毛老”。
這些年,老館長不但要走南尋北的義務宣講,同時還在不斷找尋、拜訪老紅軍和他們的後代。
談起這其中的原因,老館長清晰的記得,有一回他的學生在聽課時突然問他,“‘毛老,井岡山紅軍現在還有沒有呀,在什麼地方呀?’我講不清楚,身為一名博物館的館長,連老紅軍還有沒有、在哪都不知道,我失職。”老館長決定去找他們,“官兵會英勇犧牲,但建制不可能滅亡。”
為了讓講課更加生動、更有説服力,毛秉華開始廣泛收集井岡山鬥爭史料,找到了鮮為人知的“三灣紅一連”、“葉挺獨立團”、“朱德警衛團”和“駐港步兵旅”等珍貴史料,讓井岡山革命鬥爭史更加豐滿。同時,他還通過四處宣講的機會,開始自費尋找那些失散的老紅軍和紅軍後代。
幾十年來,毛秉華隻身一人跑遍了湘贛兩省邊界各縣的農村,奔波于福建、廣東、北京等地,拜訪了肖克、宋任窮、康克清、曾志等32位老紅軍及紅軍親屬、紅軍後人,徵集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史料。
老館長説,這樣不僅能夠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同時還能豐富他的宣傳內容。
將軍心願
在尋找和拜訪老紅軍及紅軍後代的途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尋找紅軍團長賀國中。
1989年,毛秉華來到北京拜訪井岡山老紅軍、時任解放軍後勤學院政委的李聚奎上將。已85歲高齡的老將軍向毛秉華談起一段揪心的往事:當年在攻打安福縣城的戰鬥中,包括團長賀國中在內的300多名同志犧牲了。多年來,他一直想給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在戰鬥中犧牲在他懷裏的賀國中建個墓,但一直沒有找到賀國中的照片。
聽了這番話,毛秉華踏上了為李聚奎將軍還願的旅程。為尋找當年賀國中犧牲的地方,毛秉華找到安福縣城30里外的寅陂橋,這是當年的戰場,可已了無痕跡。問當地人,那300名烈士還有誰能記起幾個名字,結果都是搖頭。
“我在當年戰鬥舊址邊肅立良久,那是一片寧靜的樹林,沒有墳墓,沒有碑石,除了幾位割草的農婦和放牛的孩子以外,什麼也沒有看見。一種難以忍受的悲痛從心底襲來……”老館長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回憶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9年冬,毛秉華來到賀國中烈士的家鄉湖南四處走訪,翻山越嶺,終於在湖南婁底市雙江鄉找到了英雄團長賀國中的兒子賀松雲。
“記得當時走了20多裏路,天快黑了,在山坳裏我看見大人帶著小孩正往地裏撒酒,放鞭炮,旁邊還擺放了一盤肉。南方人冬至祭掃一般都是要去墓地的,可是他們不知道家父葬在哪,只能是面朝湘東贛西井岡山的方向祭拜。”毛秉華説。
得知毛秉華的來意後,賀松雲立刻把他請到家中,並從屋子二樓的土墻裏掏出一個藏了半個多世紀的樟木盒,打開一看:一張穿戴大蓋帽、黃皮帶、英姿颯爽訓練有素的軍官照片。這就是毛秉華要找的賀國中,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的共産黨員。賀國中犧牲時,賀松雲還不滿周歲......
“我回北京去找李聚奎將軍,當時老將軍已經病重在醫院。他拿著烈士照片含著淚水,撫了又撫,看了又看。老將軍問我,烈士有沒有後代?我告訴他,烈士的兒子是退休工人,孫子是煤礦的勞動模範,曾孫是三好學生。老將軍聽完激動地喊了一句‘後繼有人啊!’,在場的參謀和醫生護士全都感動得哭了……”此時的毛秉華深刻理解到,這些老將軍、老黨員、老革命,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先輩的遺志能代代相傳……
宣講路上
48年來,老館長義務宣講6600多場,現場聽眾達180多萬人次。堅持“不接受宴請、不收取講課費、不收受禮品、到外地講課不旅遊”,這是毛老館長講課的四條自律原則。老館長認為,宣講井岡山精神是教育別人,教育別人就該言傳身教。“如果有人願意資助,我希望他們跟我一起來關心下一代,為井岡山的青少年們搭建更好的學習平臺。”
老館長先後為15所中、小學籌資200多萬元,解決了這些學校的危房改造、校舍擴建、道路不通和安全飲水等問題,並籌款30多萬元,幫助了400名家庭貧困的大、中、小學生繼續上學。“現在這些孩子們都出息了,有的當了老師,有的當了幹部,還有醫生、工程師”毛秉華談起這些孩子們顯得很自豪。
儘管年事已高,老館長仍堅持學習,不管工作到多晚,講課多辛苦,“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每天都要閱讀黨報黨刊,了解國內外重要事件,讓講課內容與時俱進,更具感染力。“當年肖克將軍跟我談話時説了一句古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我當時沒聽懂,回家後就去查書,直到搞得清清楚楚為止。”老館長認為,學習,是他晚年的一大快樂。
多年來,他還先後被國防大學等多所院校聘為兼職教授,應邀為國防大學、駐港部隊等部隊單位作報告200多場,聽課者達幾萬人次,並主編了《井岡山詩詞》、《井岡山人物》、《天下第一山》等著作,並獲得了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的“老有所為”獎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
“我要把我找到的、看到的、聽到的都講出去,這是屬於社會的財富,要繼續把井岡山精神發揚光大。”年近90歲的老館長彎腰緊了緊鞋帶,邁向下一個宣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