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專家談】習主席歐亞之行是中國一次重大外交行動

新聞頻道 來源:國際在線 2016年06月20日 17:0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6月17日至22日,習主席對塞爾維亞、波蘭以及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將於23日至24日出席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6次會議。這是中國對歐亞地區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也是促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提升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水平以及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沿著高效、務實、健康方向發展的一次歷史性訪問。具體而言,習近平主席的歐亞之行將會産生以下積極意義。

  有利於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與壯大。成立於 2001 年的上合組織, 正從一個旨在解決原蘇聯與中國之間的邊境問題、重點打擊中亞地區“三股勢力”的區域組織,逐漸演變成一個全新的國際組織。未來歐亞大陸可能將以其為雛形,構建新的經濟架構。上合組織是美國及盟友勢力範圍之外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為了加強成員國之間的互相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和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聯合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相比冷戰的殘余北約和美日安保同盟,上合組織更加符合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上合組織的成功甚至産生了上合模式:即國際安全戰略與國際經濟戰略一體化,從安全關係中滋生出經濟關係,從安全制度化産生出經濟一體化,從而達到國際戰略中的經濟與安全相協調。目前,中國對於中亞五國以及俄羅斯等國的安全戰略與經濟戰略之所以協調得較好,就是因為它的經濟戰略本身是服從於安全戰略,並從安全戰略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中國與周邊鄰國的安全合作組織或安全機制也正在發展,如同中亞國家的上海合作組織和東南亞國家合作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則是從反恐怖主義和反毒品走私領域的安全合作出發,擴展到經貿合作。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自然發生,水到渠成,戰略協調的基礎鞏固,協調與動員成本較低。習近平此次歐亞之行本身就是對上合組織成功運轉的一種肯定,而中東歐國家的高規格接待無疑是對中國在上合組織中所起作用的一種肯定,雙方的良性互動無疑將有利於上合組織的發展壯大。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中國在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本著以經濟為核心和紐帶,倡導互利雙贏,共同發展,不搞零和博弈,尋求最大公約數,協調合作,擱置爭議,惠及周邊,形成沿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中國這些舉措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排除政治阻力。同時,肯定、接納其他國家在本地區內的存在,有助於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強化地區的一體化趨勢,充分體現了大國政治的胸襟。中國的經濟活力、市場容量、資金儲量、政策彈性等優勢,已經向它們展示出對華合作的美好前景。習近平此訪將涵蓋中東歐與中亞地區。三國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中東歐和中亞地區也是連接中國與西歐發達經濟體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間地帶。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張,與三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也有著更多契合性。比如塞爾維亞正積極推行的“再工業化”戰略,熱盼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以吸引外資。又如波蘭,作為中東歐經濟總量最大國家、該地區唯一亞投行成員,很希望成為中國進入歐洲的門戶。再如烏茲別克斯坦經濟以能源、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互聯互通、産能合作潛力巨大。正因如此,三國也是最早響應“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一批國家。因此,習近平此次出訪必將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使中國及沿線國家均能獲益。

  為中國外交指明方向。中國作新興崛起的大國,與印度等一批新興國家正改變舊的不公平的國際秩序。中、印等新興國家的崛起對國際關繫帶來了新的變化,他們既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者,也是這些原則創新的最大推動力量。比如,近年來,中國外交部門一再提出,需要根據時代特點,賦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新的內涵。包括以平等的觀念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和法治化;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尊重世界的多樣性,倡導不同文明間的相互尊重與和諧共處;提倡多邊主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等。此次習近平出訪,充分顯示出中國這個新興大國以平等的理念與中小國家進行友好交往,為中國外交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並指明了發展方向。

  我們有理由相信,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第16次會議的召開將會取得巨大成功,會議將取得什麼樣的成果值得期待,因為這關係到16億人民(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福祉。(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編輯:田宏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