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治國理政新思想:向著中國夢開拓奮進

新聞頻道 來源:新華社 2016年05月10日 12:4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向著中國夢開拓奮進

  新華社記者陳二厚、趙超、張興軍、何雨欣

  這是對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發展走向的鮮明揭示;

  這是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指引——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帶領億萬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軍中不斷開拓前進。

  偉大夢想構築在對時代發展的深刻把握之上,彰顯歷史的必然、現實的邏輯

  2016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

  “中國夢 航天夢”,這是中國航天日的主題,中國夢與航天夢相互激蕩、交相輝映。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我國航天事業走過一甲子,浩瀚天穹一次次刻下中國坐標。從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測,中國航天托起新的中國高度。

  夢想,就是理想與追求,就是動力與希望。

  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鴉片戰爭後,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成為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性課題,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始終不渝追求的夢想。”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

  95年前,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一個嶄新的政黨、一種科學的理論、一股磅薄的力量緊緊連在一起。

  李君如説,中國共産黨人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歷史性課題。

  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性課題更顯艱巨。從社會主義建設到實行改革開放,中國努力追趕世界前進的步伐,綜合國力持續邁上新臺階,國家面貌不斷發生歷史性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領航程。

  “中國夢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反映了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責任擔當,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説。

  從“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到“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再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追求和當代發展的時代潮流因夢想而交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信心,來自對現實的準確把握——

  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向高收入國家行列行進。

  此時,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正在奮力開拓發展新境界。

  “中國夢是黨中央對目標任務的統攝提升、提煉概括。現在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而實現中國夢即新中國成立100年的奮鬥目標距今有30多年,我們已經具備了圓夢的堅實基礎和充足條件。”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説。

  能力,來自對未來的科學佈局——

  從黨的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持續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承載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理論和實踐支撐體系。

  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從經濟發展新常態到新發展理念……有對發展大勢的準確判斷,有對世界風雲的深刻洞察,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不斷破解時代課題。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認為,“一系列治國理政思想從世情黨情國情出發而提升出來,具有問題意識、目標導向、克服短板、精準發力的思想品格,形成了一系列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有力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

  實現中國夢,關鍵在黨。

  黨建專家虞雲耀説:“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對我們黨寄託的殷切期望,是黨團結凝聚全國人民的偉大旗幟和精神支柱。中國共産黨是實現中國夢的領導者,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中國共産黨人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責任。”

  偉大夢想建立在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之上,凝聚無窮智慧與強大力量

  “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必須橫下一條心來抓。要強化目標責任,堅持精準扶貧,認真落實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考察脫貧工作,了解當地困難群眾的貧困原因、貧困程度,詢問當地扶貧項目的生産經營、成本效益,同大家一起算脫貧時間賬,對打好脫貧攻堅戰提出進一步要求。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今後五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大時代需要大目標,大擔當需要大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國家、民族、人民共同構成中國夢的目標主體,如果只強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忽略人民幸福是不完整的,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和人民夢的高度統一。”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王香平説。

  馬克思説過,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動力。實現夢想需要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人人平等、人人幸福,這是一種源於中國文化、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復興之路。”

  中國夢象徵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理想追求,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鬥中實現自己的夢想,體現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

  共同的夢想,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今年3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接連發生爆炸襲擊,56名中國同胞被迫滯留,中國使館和企業全力幫助他們迅速而安全地撤離。

  “我反復在想,中華民族經歷了那麼多艱難困苦,能夠走到今天,正是因為有著同舟共濟、互助克難的民族意志。”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説。

  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根本前提。歷史生動地表明,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佔斌説:“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構成了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中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三年多來,從提出“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5000余萬人;從守住民生底線到織就密實的民生保障網,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我國民生保障力度不減反增,城鎮新增就業屢創新高,建立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從讓人民在改革中獲益到提高百姓幸福指數,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快於經濟增速,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生態環境質量正在改善……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張宏志表示,“只有把人民夢與國家夢、民族夢結合起來,才能讓廣大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共享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共同的夢想,最大限度聚合全社會的正能量——

  在內地熱心救助車禍中受傷群眾的阿不都比拉力·烏斯曼等四位新疆小夥,創辦愛心食堂、讓孤寡老人吃上熱乎飯的雲南最美媽媽王蘭蘭,信守承諾從大城市回侗鄉邊區行醫半世紀的湖南八旬“醫生夫妻”楊文欽、扎西志瑪,照顧三位癱瘓親人20年的山東80後好養女秦雅萍……中央文明辦每月發佈的“中國好人榜”,感動了無數人,引發網民熱評熱讚。

  有網友留言説:“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他們的善行義舉可以延續下去,釋放社會正能量。”

  中國夢造福所有中華兒女。中央黨校教授洪向華認為,“中國夢以鮮明的中華民族內涵和特質為世人所認知,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承載中華民族未來與希望。”

  如果説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旗幟,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匯聚億萬人民智慧與力量、勇氣與信心的精神內核。

  “以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中華優秀文化,是鼓舞我們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説。

  為國家立心,為民族鑄魂。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大國發展不僅需要硬實力,還需要軟實力,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努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起這樣的行動共同體,為夢想成真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偉大夢想奠基於奮鬥精神和開拓勇氣,召喚中華兒女團結奮進、苦幹實幹

  主要經濟指標出現積極變化,改革增添發展新動力,大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加大制度保障……今年以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起跑決定後勢,開局關係全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能否起好步事關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如期實現,也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夢,可望又可及,可知又可行,是長期目標、中期目標、近期目標的統一。”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教授顏曉峰説。

  中國夢,是現代化的一種中國式表達。

  “中國夢集中涵蓋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基本願景、根本目標、核心理念與獨特思想邏輯,在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海內與海外、中國與世界的多維互動中,反映和呈現了中國現代化的全貌。”華僑大學教授薛秀軍説。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

  “中國夢不是坐而論道的清談,而需要身體力行。中國夢體現出實踐內涵和特質,具有實踐路徑的自主性、實踐過程的長期性和實踐方式的有效性。”洪向華説。

  實現中國夢,需要中國道路指引——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是內在關聯的,二者具有性質和內涵上的一致性。”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建軍説,“一方面,中國夢實現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能照抄照搬其他民族走過的道路,必須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中國夢是通過社會主義實現歷史性振興的夢,具有社會主義的屬性和意蘊。這兩方面的結合,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我國正在實施的“十三五”規劃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羅文東認為,新發展理念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中國道路新探索的實踐經驗總結。

  “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挑戰和考驗,但我們有勇氣,也有能力,既不走因循守舊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堅持、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李君如説。

  實現中國夢,需要中國精神支撐——

  初夏時節,浙江嘉興南湖煙波浩渺,遊人如織,那艘象徵著中國革命源頭的紅船依然靜靜地停泊於此。再有一個多月,紅船將迎來中國共産黨95週年華誕。

  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到胸懷目標、矢志不渝的長征精神,從實事求是的井岡山精神到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從創業奉獻的大慶精神到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程中,中國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前進的內在動力。

  “民族精神是激發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奮起直追的精神力量;時代精神是引領時代進步潮流,體現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精神力量。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融匯了億萬人民的個人理想,具有強大的黏合劑、凝聚劑作用。此時,我們實現夢想的力量無比強大,夢想終將照進現實。”武漢大學教授孫來斌説。

  實現中國夢,需要中國力量築就——

  三年前,四川蘆山發生強烈地震。三年後,一度嚴重損毀的道路已暢通平坦,曾經的廢墟上蓋起了一座座新房,受災群眾安居樂業,一個全新的“蘆山”在昔日廢墟上崛起。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司長田錦塵説:“按照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群眾廣泛參與的方式,蘆山災後重建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産業轉型、精準扶貧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薄力量。

  “凝聚這種力量,就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托舉起偉大的中國夢。”教育部高校社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説。

  中央黨校教授李民表示:“實現中國夢的壯闊歷程,既為個人施展才華搭建了時代舞臺,也為每個人實現自身價值創造了機會。能夠生活在這個追求夢想的時代,我們是最幸福的人。”

  中國夢,也是中國對現代化的一種世界性表達。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在造福世界人民。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從“一帶一路”倡議到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與世界人民的夢想相交相映,共同指向人類繁榮美好的未來。

  堅定必勝信念,實現復興偉業。

  向著希望,向著未來,向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億萬華夏兒女意氣風發,奮勇前行。

編輯:劉亮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