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節能和環保作為小康社會的兩個重要方面,歷來頗受黨和國家重視。95年崢嶸歲月,95年光輝歷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提出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雖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在中國共産黨的引領下,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

江億院士:為老百姓做好建築節能這件大事
  • 2015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的講話中闡述中國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

  • 同一年,國務院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目標,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耗比重等均提出了高於“十二五”期間的標準。

  • 作為建築節能領域的權威專家,多年來,江億院士在各個場合呼籲建築節能。他的團隊已經為業界提出了一條建築節能的紅線,切實地降低能耗才是節能的本質,而不應僅是提高能效。

  • 節能採暖:一種社會責任
  • “人到哪兒都不能忘本,現在作為院士更要為國家、為老百姓做好建築節能這件大事。”在一次訪談中,江億院士曾這樣説道。

  • 江億院士是在天津長大的北京人。他在天津住了13年,讀完了小學和中學。1973年底,意外出現的一次高考將他帶入了清華建工係暖通專業學習。1978年,清華恢復研究生招生,江億再次回校應考,從此與節能結下了不解之緣。

  • 江億院士的團隊曾寫過一本《二十種不適宜的建築節能技術》的書,批判現在一些時髦的節能技術,在他看來,“這是客觀的科學的態度,是一種社會責任,就算是挨罵,我覺得我也得把這事兒説清楚”。

  •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在長江流域冬天沒有暖氣的情況下,人們用電暖氣、熱風機、熱泵等去採暖,這部分的用能還會增大,並且會有40%-50%的增長量。

  • 我國目前純發電的電廠燃煤熱效率不到35%,而熱電聯産的電廠燃煤熱效率可達到60%~70%,經多次再利用,熱效率可達到到85%以上,甚至可以達到90%。

  • “從居住建築的正常使用上來講,重點在於發展節能器具,如節能燈,節能家電等。與此同時還要倡導老百姓的節約型生活方式。”北方採暖在江億院士看來是最具有節能潛力的,改變供熱方式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染,還可以把實際能源用量從現在2億噸標煤降到1億噸以下,並且還能滿足更多的房屋採暖需求。

  • 在節能環保方面,西方看重技術,而中國不光重視科技,還重視文化,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2015年,中美達成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在氣侯變化這件事上主動盡到大國的義務、責任。要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緩解氣候變化這件大事,是中國政府的決心,也是全國各項工作的一個方向。

  • 對於這個方向,江億院士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要實現到2030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意思是説過了2030年碳排放量應該逐年下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做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節能。”

  • 2015年4月21日,太原市重點熱源古交三期2×660MW低熱值煤熱電項目正式開工。該工程集中供熱,有利於改善省城空氣質量,實現煤電一體化,並且壯大循環經濟。此外,山東濟南正在採取措施將60公里以外的熱量運送到濟南,河北遷西也在利用鋼廠的餘熱供暖。面對這一系列的改變,江億院士倍感欣慰。“你看,熱源的模樣變了,思路變了,形式變了,要不怎麼能叫革命呢。”

  • 綠色建築:乘著“互聯網+”的風
  • 在江億院士眼中,綠色建築指未來建築師、建築業主等相關者在建造房屋時應追求的目標。

  • 2005年初,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中國節能與綠色建築等方面情況時指出,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築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築;既有建築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築。回顧歷史,發達國家在經濟騰飛的同時也都出現過建築能耗同步增長的現象。如今,中國也處於這樣的發展階段。

  • 2016年第一季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工信部發佈關於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能源互聯網是一種能源産業發展新形態,相關技術、模式及業態均處於探索發展階段。

  •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江億院士相信:結合熱電統籌,實現由電網調度部門對農村百姓家家戶戶的熱泵熱風機的統一調度控制,可以給電網獲得特別大的效益,並且可以減輕老百姓用電供暖的成本。“咱們幹這活,不光把咱們自己的事弄好了,咱還能幫別人解決他們發愁的大難題,為他們做貢獻。”

  • 早年下鄉插隊的時候,江億院士就懷有一股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經常跟周圍人討論社會、哲學等問題。求知的道路上鮮有鮮花和掌聲,然而,對江億院士而言,在寂寞、清貧中思考並解決綠色建築方面的問題正是人生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