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法治中國》開篇聚焦“奉法者強” 總書記把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新聞頻道 來源:長江日報 2017年08月19日 07: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黨的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習近平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三十週年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18日晚8時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第一集《奉法者強》。這集重點關注頂層設計,追根溯源,引出黨的十八大之後為什麼要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問題,從時代發展和世界潮流以及歷史變遷、經驗教訓的層面系統給出答案。

  關鍵詞

  從縣委書記到中共中央總書記,“法治”始終是令人矚目的關鍵詞

  大國治理,機杼萬端。無論是帶領一個縣、謀劃一個省,還是治理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深邃思考和不懈奮鬥中,“法治”始終是令人矚目的關鍵詞。

  正定百姓記得,習近平總書記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主政正定的時候,就開始重視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他曾提出,從全國來看,農村法制建設特別要針對封建宗族勢力、黑惡勢力加以防範,露頭就打。

  在一份公開的習近平擔任正定縣委書記時制定的文件中,法制教育就已經被寫入其中。

  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習近平經常深入到基層,聽取群眾呼聲。讓當地幹部群眾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經常是帶著律師“下訪”,現場化解矛盾、解決難題,體現了他對運用法治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視。

  到福州工作後,習近平同樣十分重視法治。福州晚報當年的一篇文章,記錄了他對福州城市管理工作的一次調研。他明確提出,“城市管理要更加規範化法制化。”“逐步把城管工作納入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2007年8月,《之江新語》一書出版,收錄了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的部分文章。其中相當篇幅對法治作了深刻論述。

  在上海工作期間,習近平對法治的重視和推進一以貫之。他提出,“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為發展創造良好、寬鬆的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系列重要論述

  早在習近平擔任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組組長的時候,對依法治國這一重大課題就有深入的調研思考。黨的十八大報告鮮明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此後,無論是出席中央會議,還是赴國內外考察訪問,在各個場合,法治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及的高頻詞。他將依法治國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為中國夢護航。

  2013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在這點上,我們不會動搖。

  2014年12月20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週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

  這些關於法治的系列重要論述,映照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治國理政之道的深刻理解。在他的心中,法治,始終佔有極為重要的分量。

  戰略部署

  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以法治為議題,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全面展現

  回首新中國法治建設進程,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越來越認識到,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逐步駛入快車道,法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日益明顯。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

  當今中國,正處於實現歷史性一躍的關鍵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第一個百年”目標勝利在望,“第二個百年”目標日漸接近。同時,我們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這艘航船,需要法治的護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需要法治堤壩的保護;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成果,需要法治的守衛。

  站在過去和未來的交會處,肩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啟了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大幕拉開。這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第一次以法治為議題的中央全會。至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和戰略部署全面展現在世人眼前。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文件起草組組長,多次主持會議研究。文件起草過程中,進行了深入調研,廣泛徵求了黨內和社會各方面意見,經過了反復修改。

  決定獲得一致通過。至此,“全面依法治國”被列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一道,構成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的戰略舉措。

  五大原則

  五大原則規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方向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靠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在黨的領導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了系統闡述。那就是,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守法。

  黨中央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彙報,審議批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一系列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文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的法治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正在加速前行。

  人民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指出,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

  從實施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破解“民告官”難題,到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努力化解信訪積案;從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到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制度方便群眾;從穩步推進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到廣泛動員組織人民依法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權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靠人民維護的良好局面正在迅速形成。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鮮明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公平正義的本質特徵。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任何人違反憲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藉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無不平之法、無法外之人、無法上之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不遵守法律甚至嚴重違反法律、破壞法治的害群之馬,不論其職務多高,都要依法嚴懲、毫不姑息。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有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一大批原高級領導幹部因嚴重違紀違法而受到黨紀國法的嚴肅懲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體現出社會主義法治的鮮明中國特色。

  我國革命史中的英雄事跡,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近年來,司法機關依法辦理了涉及侵害邱少雲等英雄人物名譽、榮譽的民事案件,給肆意詆毀、誹謗英雄的行為敲響了警鐘。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才知道。這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正是我們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最好説明。

  古往今來,東方和西方,人們都在對社會治理之道進行不懈探索,都不約而同地運用了法律這種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借鑒不等於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五年成就

  這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舉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

  依憲治國,推進憲法全面有效實施: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根本法律和制度保證。

  以法為憑,改革蹚過一個個“深水區”,啃下一塊塊“硬骨頭”: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正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依法解決無戶口人員戶口登記問題,切實保障公民權利;按照法定程序對土地制度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試點等作出授權決定……改革在法治下破題、在法治下推進,夯基壘臺、積厚成勢,生發出源源動力。

  循法而行,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發展難題:編纂民法典,制定電子商務法,修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不斷建立健全符合發展規律要求的法律制度,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治支撐和保障。

  持法為刃,鑄就捍衛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的堅強力量:制定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反恐怖主義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網絡安全法、國家情報法;依法懲治顛覆國家政權犯罪,用法律手段清朗網絡空間……法治,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全的強大屏障。

  以法築堤,將權力運行納入法治化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制定或修訂一系列黨內法規,同時更加注重運用法律手段懲治腐敗,法治對全面從嚴治黨的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黨內法規體系日趨完善,約束“關鍵少數”標準更嚴,使廣大黨員、幹部將法治內化於心、外踐于行。

  各級政府厘清行政權力邊界、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從上到下依法行政已成為共識,讓權力在法治框架下運行。

  聲音

  本版文圖均據央視

  高度重視法治、大力推進法治,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在長期治國理政實踐中,他深切認識到,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厲行法治。他在浙江工作時就提出,建設“法治浙江”。黨的十八大之後,他把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強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來源於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昇華。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曉暉

  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深植根于蘊育著五千(多)年文明的中華大地,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也必將創造更高水平的制度文明。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汪永清

  憲法宣誓,是一種莊重的國家儀式,既表明了國家堅持依憲治國、維護憲法權威的堅定決心,也是宣誓者本人表明堅定地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莊重承諾。同時,也營造一個良好的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弘揚憲法精神的良好社會氛圍。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