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向來放眼世界,心懷大同的中國人,總以兼濟天下為榮,以獨善其身為恥。雖然我們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一刻也沒有忘記世界人民,我們真心希望各國搭乘我們的“快車”“便車”,希望天下勞苦大眾都能過上小康生活。所以,我們堅定推動世界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7年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
一、增長添動力
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有力帶動了全球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動機”,中國將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多需求,創造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和增長機遇。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巨大。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中流砥柱,有著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先進生産力,以開放的市場、雄厚的資金流和豐富的産品推動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根據世界銀行的相關數據測算,從2007年開始,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2005-201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超過30%,超過第二位美國貢獻的一倍。習近平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幾年間,中國為全球經濟貢獻了接近40%的增量,對世界經濟復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我們堅定信心、主動調整,經濟增速仍然位居主要經濟體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25%以上。”
中國為新興經濟體貢獻經驗和範式。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興經濟體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引擎。但是,2010年後,新興經濟體增速逐步回落,2009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高於發達經濟體6.4個百分點,而2015年只高出2個百分點左右。新興經濟體不僅增長步伐明顯放慢,而且經濟表現出現分化,部分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新興經濟體,中國則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15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9%,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經濟增速為6.7%左右,在世界上仍處於較高經濟增長區間。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已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範式,一些發展中國家不僅搭乘中國“便車”,而且也以中國為模版。
圖為:2016年11月19日,2016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在秘魯利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併發表題為《深化夥伴關係增強發展動力》的主旨演講。
二、開放促共贏
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中國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習近平反復強調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制度。以互利共贏為理念,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長遠戰略,不會改變。習近平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
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中國積極促進經濟一體化,不斷推動金磚國家、中國-東盟的發展,推進亞太自貿區倡議,推動區域全面經濟與夥伴關係協定。2013年,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習近平指出:“3年多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帶動了各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可以説,‘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
堅持互利共贏,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習近平指出:“開著門,世界能夠進入中國,中國也才能走向世界。”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們將加大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推進國內高水平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完善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隨著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的持續推進,中國投資軟環境將更開放、更寬鬆、更透明,為外資企業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預計未來5年,中國進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産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圖為: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
三、共享增包容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要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13億多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習近平指出:“消除貧困和饑餓,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也能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
中國減貧事業的巨大成就,增加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包容性。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30多年來,中國讓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使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成為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世界減貧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中國扶貧規模廣、難度大,在世界範圍絕無僅有。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把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將消除貧困和饑餓等目標作為首要任務,推動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作為支撐,在經濟、社會、環境三大領域形成良性循環,走出一條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優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的這一發展理念,在轉化為中國推動減貧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方案。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中國在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始終積極推進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我們堅定不移支持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對接發展戰略,推進工業、農業、人力資源開發、綠色能源、環保等各領域務實合作,幫助各發展中國家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1950年至2016年這60多年來,中國人民在自身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的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700多名中國好兒女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中國先後7次宣佈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中國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的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先後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中國實施各類援外項目5000多個,其中成套項目近3000個,舉辦11000多期培訓班,為發展中國家在華培訓各類人員26萬多名。
圖為:2016年4月1日,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併發表題為《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講話。
四、市場助繁榮
中國的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給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遇。習近平指出:“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13億多人口,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但這也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巨大市場。無論是從供給方面看,還是從需求方面看,作為最大的發展大國,中國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擁有13.7億人口、9億勞動力、7000多萬個市場主體的中國經濟擁有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中國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蘊藏著産業發展的諸多新機遇。中國的城鎮化,也將創造巨大需求。如果按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0%來算,我們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201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才56.1%,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9.9%,未來還有30%左右的提升空間,約有4億人將進城,創造的需求可想而知。
中國的新戰略新舉措為世界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空間、增添了新動力。2015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指出:“未來5年,中國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和應用;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環境質量,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堅持深度融入全球經濟,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以服務業為重點放寬外資準入領域,探索推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營造高標準國際營商環境,打造利益共同體;堅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發展新機制,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所有這些,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也為世界經濟釋放出巨大需求,成為新的增長源。”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點讚,都為他們祝福,都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他人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厚回報。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