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
如果説,堅持黨的領導,讓中國這艘巨輪在駛向復興彼岸之時有了堅定而正確的掌舵人,那麼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巨輪航行的力量之源。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19日晚8時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本集關注全面深化改革對於政治體制改革提出的目標、作出的部署、展開的實踐和取得的成效等內容。 展開了一幅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生動畫卷。
中國方案 堅定而自信
二十八年前,一篇名為《歷史的終結》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廣泛關注。文章中,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寫到:自由民主制已經成為“人類政府的最後形式”,歷史將終結在這裡。
人們的目光投向中國。這個走了一條與西方政治制度不同道路的國家,會是下一個被終結者嗎?
立足於悠久文明根基之上,立足於現實基本國情之上,立足於幾十年風雨艱辛探索之上,來自中國的回答,堅定而自信。
2016年7月1日 北京 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
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現實是最好的土壤。全面深化改革,帶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腳下的大地再出發,沿著中國道路,去講述一個偉大、生動的中國故事。
辦好中國的事情 關鍵在黨
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面對複雜紛紜的國內外形勢,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不斷強調這個被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的重大判斷。
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提出到中國夢的引領,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中國的未來繪就了發展之路。
堅持黨的領導從根本上保證深化政治領域改革的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黨的領導,特別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從根本上保證了深化政治領域改革的正確方向。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相繼成立,加強黨中央對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重要工作的直接領導力度和統籌協調能力,提高了決策和執行機制的權威性和效能。
從2015年起,每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彙報,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這已成為實現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安排。
此後,中央相繼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産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産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等,規範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職責權限、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和職能等,為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制度保障。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這一當代中國最廣泛、最深刻社會變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
如果説,堅持黨的領導,讓中國這艘巨輪在駛向復興彼岸之時有了堅定而正確的掌舵人,那麼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巨輪航行的力量之源。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提出的總目標。
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
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與時俱進,就是時代給出的一個新命題,也是黨對於群眾現實需求的回應。
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絡
從2013年起,歷時兩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的7個調研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情況展開全面調研。
調研中發現,代表選舉工作不規範、人大會議質量不高、代表聯絡群眾的形式和渠道不便利、代表身份失真等,在基層時有發生。
2015年6月,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轉發了《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
在這份文件中,就提出了“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絡、探索建立代表履職激勵機制”等具體措施。這為各地積極開展縣鄉人大建設指明了方向。
在江蘇睢寧縣,每個人大代表手裏,都有這樣一本“民情日記”。人大代表周蓮萍的日記本裏,就記滿了她走訪選區選民了解到的民情民意。現在,“民情日記”已經成為人大代表履職常態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如今,全國的縣鄉人大建設正呈現出嶄新局面,人大代表為人民代言的作用不斷強化。
專題詢問是重要監督渠道
對“一府兩院”依法實施監督,是憲法賦予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也是民主政治的集中體現。專題詢問就是一個重要的監督渠道。改革,讓這個監督渠道得到有力加強。
一年多場次的專題詢問,圍繞百姓生活、經濟社會熱點,提問尖銳,直指關鍵。會後,針對詢問的問題,應詢的國務院部門必須形成落實整改意見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
2014年,黨中央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完善專題詢問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每年安排國務院領導同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專項工作報告,到會聽取審議意見、回答詢問。專題詢問更加規範化、機制化和常態化。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專題詢問已經成為人大盤活監督作用的一個重要途徑,問出了人大擔當,答明了政府責任。
在創新與實踐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與時俱進。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昇華。
習近平總書記:古今中外的實踐都表明,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
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産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
以“協商”的方式來調和社會矛盾、求同存異、擴大共識,成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協商民主”首次出現在黨的代表大會文件中,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寫下濃重一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將“協商民主”寫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
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和社會組織協商,七種協商民主渠道,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系統謀劃了協商民主的發展路徑。
“每有大事,必相咨訪” ,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産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
2015年, 黨中央頒布的《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把“參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確定為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並對政黨協商的內容、形式和保障機製作出了規定。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得以強化。
政協協商在改革中被注入更多時代新意
作為協商民主的專門協商機構,政協協商在改革中被注入更多時代新意。
2013年,作為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推進“協商民主”的一項制度建設和創新,雙週座談會在中斷了近半個世紀後得以恢復。 重啟後的雙週座談會,名稱中多了“協商”二字。
兩字之差,含義不同。
全國政協辦公廳研究室主任舒啟明表示,這不是簡單的一個名稱變化。在繼承已有工作形式的基礎上,把黨中央關於協商民主的要求,這些元素給它嵌入進去,這樣就成了一種重要的協商平臺。最終把改革的成果,及時用制度的形式給它固定下來。
全面深化改革起于頂層設計 達于廣袤鄉野
全面深化改革起于頂層設計,達于廣袤鄉野。生長于城鄉社區的基層協商,為發展基層民主探索著新路徑。
在廣東增城,下圍村的治理紛擾多年。財務管理混亂,村務由少數幹部説了算。上訪大村、問題大村,是它貼了十幾年的標簽,也讓它錯過了一輪又一輪的發展機遇,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一落千丈。
2015年中央出臺《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對於協商的主體、形式和程序等都作出了具體規範,這讓基層協商有了具體的“操作指南”。用群眾習慣的方式來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城鄉社區協商正逐步上升為城鄉社區的基本工作制度。
下圍村也由此找到了歷史痼疾的解困之路。
在區、鎮黨委的支持下,一套精心制定的議事制度在下圍村誕生。村中事務,要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來商議。每一次的表決議題和內容,都會提前通過村裏的政務微信平臺直接推送給每一個村民。
民主商議、一事一議,協商帶來了發展效率,下圍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幾年間大幅提升,上訪大村和問題大村轉變為村民自治的模範村。
在推進多種協商渠道協商力度的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還注重健全決策諮詢機制、意見徵集和反饋機制等,讓民意在政府決策之中顯現更多權重。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
2014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一年後,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啟動, 25家國家高端智庫成為首批試點單位,為治國理政凝聚最廣泛的力量。
深化群團改革是一項固本謀遠的重要改革
深化群團改革被認為是政治領域又一項旨在固本謀遠的重要改革。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專門為群團工作召開會議,這在黨史上還是第一次。在這次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明確指出了群團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群團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實質是脫離群眾。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群團組織履行職責,降低了群團組織對群眾的動員力、號召力、影響力,導致群團組織在群眾心目中分量下降,制約黨的群團工作健康發展,必須下決心進行糾正。必須用改革創新的精神來推動。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絡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群團改革正是要讓它們接通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絡的這根“地線”。
2015年11月,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上,全國總工會、上海市和重慶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通過審議。
全國總工會的改革也就此開啟。第一刀,就開向了自己。機構精簡25%,精簡下來的編制補充到任務繁重、力量薄弱的縣級工會。全國工會經費全年收入的95%要留在地方和基層工會。在領導機構中,職工代表的比例提高了。
在黨的領導下,群團改革試點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打開了新的思路。
依法治國 是中國共産黨的莊嚴選擇
當中國這艘巨輪向著復興彼岸航行時,要靠依法治國來護航。
2014年10月底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産黨的莊嚴選擇。
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保證。
黨要把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範,實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
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黨中央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建議,依照憲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憲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
在杭州,開放近半年的“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迎來了又一批宣誓人。手按憲法,當鏗鏘有力的誓詞説出來的那一刻,憲法精神已然銘刻於心。
從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後,剛剛建立的憲法宣誓制度,在維護憲法權威的同時,其象徵意義更加深遠,意在突出依法治國的路徑選擇,重在凸顯崇尚法治的價值追求。
如何處理改革和立法的複雜關係 尤顯重要
當我們站在新一輪改革的起點上,如何處理改革和立法的複雜關係,尤顯重要。
2013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審批。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而隨後確立的天津、廣東、福建三地自貿試驗區,也都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
在 2014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要求。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立法主動適應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品格。
中國立法改革的大幕就此拉開。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最後一天,大會高票表決通過了對立法法的修改。
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步伐不斷加快。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通過法律、法律解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00件。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願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正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我們説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就是要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
2016年歲末,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對一批行政壟斷案件的處理結果。15個省市部門,因為涉嫌違規招標、強制定價等問題被公告處理。壟斷背後,是一些超越了法律界限的“紅頭文件”在“撐腰”。
在法律框架下深化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就是依法劃定權力行使範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範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範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範性文件,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在中國,政府對於權力的自我革命,不斷升級。
2015年底,《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出臺。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首次就法治政府建設發文。在這張法治政府建設的總藍圖上,進一步明確通過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等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讓權力更為有法可依。
政務公開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政務公開,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2016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務公開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務公開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權力運行到哪,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就在這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
今天,政務公開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
在依法準確辦事的基礎上提高效率,用群眾獲得感丈量政府改革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一個科學高效、權力運行規範、責任主體明確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讓當今中國的政治體制進入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歷史新階段。
改革,將保證一個發展中大國的長治久興。
時序更替 夢想前行
今天,我們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複雜的現實,中國道路也仍然處於成長、成熟和改革的過程中。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沿著民主法治的道路,堅定地進行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黨的領導下,一幅用民主與法治勾勒的治理圖景,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引領我們堅定不移地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彼岸。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共分十集,分別為《時代之問》《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人民民主新境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延續中華文脈》《守住綠水青山》《強軍之路(上、下)》《黨的自我革新》《人民的獲得感》。
7月17日至26日每晚8點,《將改革進行到底》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連播10天,每天一集。央視財經頻道、中文國際頻道、新聞頻道和部分省級衛視次日重播,央視網、“央視新聞”新媒體平臺及中央主要媒體所屬新聞網站、“兩微一端”和主要商業網站上線播出。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