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對軒轅黃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時期,秦靈公時代第一次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漢武帝劉徹帶領18萬大軍巡遊朔方,旌旗綿延百里,一時間威震匈奴。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一累高臺,名為“漢武仙臺”,相傳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祭黃帝時所築。
朱元璋親自籌備祭祀黃帝儀式,撰寫祭文,並派重臣馳抵橋山,主持祭祀活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禦制祭文,也是在祭祀活動中誦讀祭文的首創。
【明代祭文選摘】:明太祖洪武祭文 明成祖永樂祭文
明神宗萬曆祭文 明熹宗天啟祭文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一九一二 孫中山【《祭黃陵文》全文】
漢明帝為了表示對黃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黃帝廟,作為祭祀軒轅黃帝的專用場所。
宋太祖降旨:“前代帝王有功德昭著、澤及生民者。宜加崇奉,不可使其廟貌荒廢,享祀寂寞。”規定對軒轅黃帝的祭祀活動應當每十年祭奠三次。【唐宋祭祖黃帝祭文】
清代對黃帝的公祭活動,大祭規模更加宏大,儀式更為隆重,祭祀活動更加頻繁。據統計,從清世祖至宣統皇帝的260多年間,共祭祀黃帝陵36次,為歷朝之最。
【清代祭文選摘】:清世祖順治祭文 清聖祖康熙祭文
清世宗雍正祭文 清高宗乾隆祭文
1937年的清明節,對陜西黃帝陵來説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中國共産黨和國民黨同時派代表共同來這裡祭奠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黃帝。【毛澤東祭文】【國民黨祭文】
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曆法,其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我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勳是分不開的,其卓著的功績,深受歷代人民所敬仰,被尊為“元祖”、“始祖”、“初祖”。
【牢記歷史 以德報怨】抗戰勝利之後,許多日本遺孤留在中國境內,其中以東北、華北地區為數最多,他們聚集在火車站或安民所,沒有任何生活資源,中國老百姓雖然受盡蹂躪,但對這些無辜的日本兒童,還是伸出了援手,收留他們,並且把他們撫養成人。有一名叫李淑賢的老人,年輕時曾被日軍擊打,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是,當她發現流落街頭的日本女子山青百惠時,還是把山青收留,讓山青有安居之所。有人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她很平靜地説:“我也是母親。”
清明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清明節承載著“忠孝、感恩”的中華民族文化內涵,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賢的節日,也是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清明,讓我們共同追思精神的力量,守護傳承共有的精神家園。
我們的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靠老一輩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時候,要始終牢記革命先烈!
黃帝偉業、振興中華、華夏同仁、朝拜故里、盛世大典、民族同歡、萬眾一心、共謀發展、舉國上下、和諧平安!
憶古聖先賢的恩德、感恩天地、感恩祖先父母,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孝順、感恩。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炎黃子孫的今天離不開先祖的開拓和奉獻,清明公祭黃帝,讓中華民族的血脈和精神永遠傳承。
歷代先師不斷探究發明、敬業奉獻、繼承發揚,才有行業的興旺。因此,要感謝先師,感謝他們傳授治學之道、職業道德、技術技能之恩。
愛惜生命,感念親人的血脈延續,感恩曾經的滴水之恩!我們將真心的祈福,為曾經呵護我們的先祖,為這幾千年血脈的傳承。
對先賢的紀念,並不是單純地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與當下的中華民族精神傳承聯絡在一起。離開了先賢,就沒有傳統文化。
我來自黃帝的故鄉,清明節快到了,借此機會祭拜一下祖先,獻上我的敬意。
在清明這一天,我會特別思念自己逝去的親人,感謝他們在我成長路上給我的愛,我會更加善待父母和身邊的親人,會常回家看看。
千般漂泊清明歸心, 慎終追遠緬懷親情, 尋根祭祖傳承堅定, 精神力量豈可看輕?
數百年來,在海外拓荒辛苦創業,不少人逝世于客居地,終生未能實現回歸故土的願望。鄉愁宛如涓涓細流般,流淌在我們每一代遊子的心田中。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有猶長春風,學習先烈革命精神,為振興中華建功立業,不忘烈士拋忠骨,民族復興中國夢,清明節到了,今天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革命換來的,沒有你們,我們的祖國也不會有今天的繁榮昌盛。
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跡,有多少人為了保衛祖國和家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們走了,但他們的事跡會幻化成永不磨滅的豐碑高高矗立在我們後人的心中。
眾心同載清明路,誰能不懷先祖?總現音容,神情宛在,昔夢今圓公墓。香煙蠟樹,九霄立親人,密雲深處。喜看乾坤,子孫康順邁新步。寄情皆感悟,詩作詞賦。代代家風,崇賢順老,方顯書門香圃。濃緣至愛,兩邊樂天倫,與春長駐。綠野叢林,盡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