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上週六回家,父母及其他長輩已經開始商量有關清明拜祭的事情。幾十個電話打下來,具體的行程還沒確定。表妹等眾晚輩對此頗為不解:搞得這麼複雜?不就是燒紙嘛。顯然,年少的她們並不明白清明節本身的文化內涵。
現實生活中,只注重清明祭祀習俗而輕文化傳承的現象並不鮮見。鋪張浪費,肆意點燭放炮、焚燒紙製品等不文明拜祭行為屢見不鮮。部分商家借“節”造勢,與祭祀活動相關的商品不斷被開發,品種已不僅僅限于冥幣、家用電器等,甚至連“ipad2”今年也成為祭祀用品。諸如這些行為,已經超出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本意,不僅加重了自身的負擔,還會帶來火災、環境污染等諸多隱患。
那麼,今天,我們該怎樣過清明節?
筆者覺得,首先清明節是一個緬懷和追思的節日,同時還有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的意味。
其次,摒棄陋俗,文明祭祀。以精神寄託為主,重“心”輕“形”。文明祭祀的呼聲近年來持續走高,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傳統祭掃的弊端。有關部門也在致力於人們觀念的引導,烏魯木齊市殯葬服務中心在這個清明節就推出了應對清明祭祀十大便民舉措,比如開展鮮花換鞭炮、投放焚燒盆等,同樣能寄託哀思,又有利於身心健康。此外,對逝者敬一杯酒、獻一盞清茶、捧一束鮮花、放一曲音樂、點一支蠟燭,或者栽上一棵綠樹、網上祭祀也同樣能表達心意。
再次,注重清明節文化傳統的堅持,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並知曉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而不是以為清明節只是燒紙。
社會在進步,我們的觀念也要進步。應讓清明節真正清明起來,讓清明祭掃先人的傳統習俗成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