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2011年9月18日,隨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公佈,“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茅盾文學獎”媒體懇談會在京召開。本次懇談會的主辦方人文社特邀請本屆獲獎作家劉醒龍、畢飛宇及人文社部分資深編輯,與全國媒體共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茅盾文學獎共同走過的30年。作為此次“茅獎”唯一有兩部作品獲獎的出版社,再次顯示了這傢具有六十年悠久歷史的國家級專業文學出版機構所應該承擔的文化擔當。
        自1981年設立、次年開始首屆評選以來,茅盾文學獎歷經8屆評選,走過了30年曆程,共有38部作品(正獎36部,榮譽獎2部)獲此殊榮,對我國長篇小説的創作産生了極大的影響,是目前國家長篇小説創作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據統計,自第一屆“茅獎”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從未缺席,迄今累計獲獎作品達17部,幾佔獲獎作品的半壁江山。本屆“茅獎”人文社共有19部作品進入評委視野,6部作品入圍前20名,分別是《天行者》、《推拿》、《農民帝國》、《無土時代》、《河岸》、《赤腳醫生萬泉和》,《天行者》、《推拿》、《農民帝國》三部作品繼而進入前十名,參加決選,劉醒龍的《天行者》、畢飛宇的《推拿》最終突出重圍摘得桂冠。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成為此次茅獎唯一有兩部作品獲獎的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認為,在歷屆“茅獎”評選中,人文社之所以能佔據獲獎作品的近半壁江山或許是因為茅盾先生首倡設立此獎的初衷與我社60年來所堅持的出版理念不謀而合:即關注現實、注重作品整體的品質。
本次人文社獲獎作品《天行者》、《推拿》
        本次人文社獲獎的兩部作品《天行者》與《推拿》雖題材不同,但都體現出作家濃郁的人文關懷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天行者》是一部描寫鄉村教師生活的現實之作,作品沒有停留在呈現民辦教師的艱難、歌頌其奉獻精神這個層面,而是站在歷史發展和整個社會層面去思考問題,向鄉村中國的各個方面延伸,為默默奉獻的一個群體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它帶著一種體溫深入反映的群體,帶著對中國當下社會的深刻理解,寫出其中的痛楚與曲折,揭示了現實社會發展所要付出的代價,作品中體現的真誠關切和對現實的細微把握非常感人。
畢飛宇的《推拿》是國內少有的以盲人群體為題材的長篇小説,作品儘管十分傳統,但卻是一個巨大的國際題材。小説以一個推拿店裏一群盲人的生活為中心,作者以博大的情懷將筆觸對準盲人的黑暗世界,去觸摸黑暗中的每一個細節。作家與盲人的內心交流,是對人性理解的深刻反思,借助於盲人之盲反映了全人類所面臨的共同窘境:理解與溝通。畢飛宇閉上眼睛,老老實實“讓盲人在小説中過日子”,遂成就了一部非凡脫俗的大器之作。小説以其無以倫比的細膩熨帖的筆觸,飽滿生動的敘述,寫出了一群盲人在急劇發展的都市叢林中的艱辛奮鬥、日常勞作、夢想與尊嚴。最終歸結為一句話:沒有光也要好好活。
姹紫嫣紅的牡丹園
        人民文學出版社老社長兼總編輯、著名作家韋君宜説過“當代文學創作,特別是長篇小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牡丹花”,那麼30年來為茅盾文學獎貢獻了17部作品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可以説不負韋君宜同志的這份期待,“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就是這座園中姹紫嫣紅的一方景觀。
        從建社之時始,人民文學出版社就以繁榮國家文化建設為己任,帶著清醒的使命感和生生不息的強大創造力,為新中國文學出版事業的發展默默耕耘。在經歷了五六十年代艱苦的條件和複雜環境下的輝煌後,人文社所推出的優秀作品與名家大師給一代代讀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上世紀70年代末,人民文學出版社與我們的祖國在經歷了一段浩劫後,重整旗鼓對新創作、新作家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和積極的推動,並推出了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的《東方》。上世紀80年代,長篇小説創作火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長篇小説出版事業也迎來了高峰,200余部長篇小説脫穎而出,其中獲茅盾文學獎的有莫應豐的《將軍吟》、古華的《芙蓉鎮》、李國文的《冬天裏的春天》、張潔的《沉重的翅膀》、劉心武的《鐘鼓樓》和劉白羽的《第二個太陽》等6種。
        上世紀9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長篇小説出版再結碩果,堪稱這一時期長篇小説創作扛鼎之作的《白鹿原》、《塵埃落定》先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並雙雙獲得茅盾文學獎,不僅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帶來巨大聲譽,更成為當代小説的經典。截至2000年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終評,人民文學出版社共有11 部作品獲此殊榮,當時在統一包裝下,形成了一個新的品牌——“茅盾文學獎獲獎書係”。 但此時的“茅盾文學獎獲獎書係”,還僅限于在本社初版的獲獎圖書;2005 年在兄弟出版社的支持下,人文社編輯出版了包括一至五屆二十二部獲獎作品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此後,伴隨著茅盾文學獎評選的進程,新獲獎作品陸續予以增補,這套叢書也成為自茅盾文學獎設立以來的集大成者。
        進入新世紀,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版競爭的加劇、轉企改制的進行、讀者消費觀的變化,類型小説、網絡小説等等大量進入市場且擁有不低的市場佔有率。在文化追求與市場經濟之間,人民文學出版社始終高度重視本土原創作品的遴選和出版,堅持圖書出版的高品質。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潘凱雄社長表示出版企業應當堅守起碼的文化擔當:我們更注重生命週期長的、能夠在文學史上留下痕跡的作品。“暢銷書”與“常銷書”兩手抓是努力的方向,而“傳承、積累、建設與發展文化的社會追求,則必須一以貫之不動搖。 事實證明,人民文學出版社長期堅持的文學出版理念,其結果是雙贏的,那些經典優質作品既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成為當代文學裏的新經典,同時又為出版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
        據不完全統計,人民文學出版社獲得茅盾文學獎的17部作品,各種版別共計銷售近650萬冊,業已成為經久不衰的常銷書。所有的獲獎作品,發行量儘管不盡相同,但本本年年有加印則是不爭的事實。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茅盾文學獎”半壁江山在這裡悄然壘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