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科教臺 > 首頁

中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錄

發佈時間:2013年05月29日 18:10|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古琴

1

2003117日,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的稱號,這是繼崑曲被授予這一稱號後,中國第二個入選的項目,古琴藝術的突出價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認。

 

  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古琴藝術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彈撥樂器。傳説原始時代就創造了最初的古琴,西周時期已廣為流傳,並與瑟、鼓等樂器在祭祀時演奏。《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禦田祖”等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琴的演奏形式以獨奏為主,而此時的樂隊則多以打擊樂器和管樂器為主奏,彈撥樂器的發展仍是初級階段,在樂隊中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漢魏六朝是古琴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有大量的器樂曲問世。著名的古琴曲《廣陵散》則是本時期的代表作品。唐代是古琴藝術的鼎盛時期,由於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穩定,古琴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且對後世古琴音樂的繼承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宋、元時期的古琴音樂發展顯著,琴壇上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最大特點是由官廷向民間蔓延,並大量吸收民間音樂的精華,使之有機地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明、清時期,是古琴流派産生的重要時期。由於地理環境、文化習俗、師承淵源以及所據傳譜地差異,以地方色彩為主要特徵的流派相繼産生,並均有一定數量的代表作品,為以後各流派的發展起到了傳承的作用。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純粹的華夏本土樂器。有著3000年悠久歷史的古琴音樂,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宋代陳暘在《樂書》中提到“琴者,樂之統也”,這一語道出了琴在中國古代音樂中的地位。中國古琴從形制到曲目,從特殊的記譜方式到豐富的演奏技巧,都體現了中國音樂藝術的至高境界。古琴音樂具有深沉蘊藉、瀟灑飄逸的風格特點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最擅長用“虛”“遠”來製造一種空靈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內在的神韻和意境,它既有豐富的內涵,又有表面上看極簡約、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只有深入研究古琴音樂,才能對中國音樂的博大精深有更真切的認識。

 

  古琴藝術和古典文學有著與生俱來的密切聯絡,兩者相映生輝、融為一體,這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所獨有的特色。琴歌是古琴音樂最初的表現形式,亦稱之為“弦歌”,琴歌的主體是詩,而詩必須經過樂工的裁剪,符合音樂規律的要求才能成為琴歌。隨著琴歌的音樂體制和功能逐漸成熟完善,詩的體裁也在隨之演變發展。從古體詩到樂府詩、從絕句到詞,古典文學的每次重大演變都是在琴歌的推動之下完成的。此外,古琴音樂無論是琴歌還是琴曲都有標題,這些標題不但文字考究,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學內涵。從《詩經》的時代開始,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描繪古琴藝術的佳句更是不勝枚舉。

 

  古琴不僅是一種演奏音樂的樂器,而且有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很高的審美價值,在中國音樂史中的樂器領域裏,古琴所承載的文化底蘊可謂是得天獨厚、無與倫比。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琴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甚至視為文人的一種象徵。《禮記》曰:“士無故不撤琴瑟”。孔子也説過:“興于詩,立於禮,成于樂。”把音樂的掌握視為文人的標誌,並且位於琴、棋、書、畫”四種文人技藝的首位。古琴藝術追求意境美、人格美,不停留于形式的華麗,不滿足於感觀的愉悅,而體味內在的意蘊,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文化特徵。古琴代表著中國文人怡情養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現出完善自我人格修養的理想追求,蘊含著關愛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它所形成的獨特的文化記憶,對中國文化史、藝術史乃至中國人的精神、氣度、品格、行為産生了持久而廣泛的影響,它是中國文化的傑出代表。

責任編輯:鄧文麗

熱詞:

  • 中國
  • 口述
  • 非物質遺産
  • 代表作
  • 名錄
  • channelId 1 1 1
    猜您還喜歡 文化 科技 自然 歷史 人物
    科教欄目

    搜索更多 的新聞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精彩視頻推薦
    檢索地圖 更多
    按欄目

    央視欄目 |
    百家講壇
    | 走近科學 | 探索發現 | 讀書 |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綠色空間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華民族 | 人物 | 夕陽紅 | 歡聚夕陽紅 | 走遍中國 | 狀元360 | 大家 | 見證·發現之旅(停) | 創新無限(停) | 重訪(停) | 見證·親歷(停) | 科技博覽(停) | 天下大觀(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學世界(停) | 見證·影像志(停) |
    衛視欄目
    |
    檔案
    | 楊瀾訪談錄 | 絲路發現 | 世界遊 | 自然密碼 | 這裡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發現 | 漫遊日本 | 故事甘肅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華行 | 武當百謎 | 經典人文地理 | 新杏壇 | 行者 | 中國遊 | 玩轉地球 | 記憶之紅色經典 | 故事中國

    按類型

    經濟 | 社會 | 軍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歷史 | 人物

    開放分類

    古跡遺址 | 經典紀錄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懸案秘聞 | 國學 | 自然發現 | 戰爭 | 生命星球 | 武俠尋蹤 | 名家大師 | 民生 | 動物 | 人文 | 未解之謎 | 宇宙奧秘 | 科學探索 | 海洋 | 專家 | 三國 | 刑偵案件 | 宗教 | 歷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體 | 建築工程 | 氣候 | 能源環保 | 運動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藝人 | 收藏 | 災難 | 名人 | 紅樓夢 | 文化藝術 | UFO | 易中天 | 歷史時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國皇帝 | 考古探秘 | 時尚 | 密檔 | 人文地理 | 史説天下 | 國粹 | 行遊 | 皇陵 | 二戰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