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考古專家稱1900年前廣州磚頭砌拱建築技巧運用已和羅馬人共享

  一座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地區考古發現規模較大、結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磚室墓近日在廣州動物園犀牛館場地被發現。昨天,廣州考古所副研究員易西兵 現場向媒體通報了這座東漢磚室墓結構和隨葬物品情況,據悉,這也是廣州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最直觀的墓室之一。同時發現的還有分屬南朝、隋和明代另外3座磚室 墓。

  廣州博物館名譽館長、著名考古專家麥英豪到現場考察了這座磚室墓。他説,雖然墓室早已被盜,但這是目前廣州發現的一座最完整的1900多年前的 嶺南建築,説明早在東漢晚年,廣州人磚頭砌拱建築技巧已和西方古羅馬人共享了。麥英豪建議將這一磚室墓作為動物園一個景點建成陳列室,另外調撥相關時期廣 州的考古發掘文物建成漢代文物陳列館對外開放。

  廣州動物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真能建成陳列館,將是廣州動物園內一道重要的景點,園方可以將目前的犀牛館遷移他處騰出空間。據悉,涉及這座東漢磚室墓的保護方案目前正在制定中。

  考古人員

  這是一座迄今廣州發現結構最完整東漢磚室墓

  記者現場看到,東漢磚室墓在地下不到3米深位置,總建築面積近60平方米,其中墓室面積近30平方米。有兩座並排的坐東朝西的主墓室。墓坑平面略呈“中”字形。

  易西兵介紹,墓室全長9.74米,橫前堂長7.13米。墓坑前有斜坡式墓道。墓室分甬道、橫前堂和並列雙後室(即主墓室)。封門保存完好。甬 道、橫前堂和雙後室的券頂也保存完整。甬道和後室券頂內高1.7米,橫前堂內更是高達2.8米,成年人在內可以自由穿行。整個墓室結砌工整,也是當時建築 風格的重要體現。

  墓內被嚴重盜擾,盜洞在橫前堂左側。兩個後室的底磚絕大多數被撬走,隨葬器物不存。橫前堂清出陶屋、倉、灶、井和陶俑、雞、鴨、牛、豬、狗等模型,以及碗、罐、盂和較多的陶器蓋。其中5件陶俑燒制火候高,形態各異,面部表情十分細膩,為廣州地區考古發掘少見。

  “從墓內的殘存隨葬器物,加上整個墓室規模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地位顯赫。”易西兵説。據介紹,這是一對夫妻墓葬。“根據東漢墓葬的格局,可以看出東漢人的生死觀念,生前有陽宅,死後也有陰宅。”

  記者看到,從墓室內清出一座完整陶屋可見,陶屋內大院左側養着畜牲,右側是幾個正在活動的人,二樓窗臺還站着一個人。場景刻畫得栩栩如生。

  歷史回顧

  新中國成立至今動物園一帶挖出古墓逾40座

  易西兵透露,廣州動物園附近一帶是廣州古墓的重點保護區,僅僅1956年、1957年就在附近一帶挖掘了20多座古墓。迄今這裡共發掘古墓40多座。

  “從1953年開始,廣州地區考古發掘的東漢磚室墓超過400座,其中絕大多數被盜擾,結構保存不全。其中也有部分墓葬保存較好,經考古發掘後原址保護。”易西兵列數了其中案例。

  1993年,番禺龜崗沙頭髮現東漢磚室墓22座,清理12座,對其實施原址回填保護,其中2座墓室上蓋保護棚,公眾可以參觀墓室結構,一座十字 形磚室墓保存較完整,分甬道、前室、左右側室和後室,除前室為穹隆頂結構外,其餘為券頂,此墓現在原址保護並展示。另外10座墓葬原地保留。在此基礎上, 建設番禺博物館。

  1999年,廣州先烈中路一工地發掘東漢磚室墓一座,規模不大,為橫前堂帶單後室結構,後室券頂保存較好,發掘結束後採取回填保護。

  2003年,在廣州大學城山文頭崗發掘一大型東漢墓,東西長12米、南北寬14米,平面略呈“井”字形,為兩座墓並列連通組成,券頂不存。發掘結束後,在原址回填保護。

  2006年,在官洲國際生物島發掘東漢磚室墓一座,墓室長約10米,分甬道、前室、過道和後室,前、後室均為穹隆頂結構,頂部被破壞。發掘結束後,在原址回填保護。

  名詞解釋

  封門:墓葬的大門。古代有錢人家往往生前先將墓地建好,然後先將墓門封死,主人離世時其家人再將墓門打開,埋葬之後將墓門封死。夫妻合葬者封門要打開兩次。在東漢,墓葬最大特點是厚葬,隨葬品很豐厚;墓內還建有排場的陰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