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當NASA工作人員為“好奇”號擊掌歡呼,解説員介紹核電池動力系統時,中國人自然也會好奇,我們難道只有大型核電站和核潛艇嗎?
2012年8月6日這天,一塊重45公斤、60厘米見方的電池引起了全世界核電界的關注。
這個為美國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提供動力的大盒子被昵稱為“核電池”,可以持續供電14年。如果要跟以往的太陽能電池相比,核電池簡直是勞模——不分冬夏無論日夜,24小時工作全年無休。有數據稱,核電池提供的電能幾乎是太陽能電池的3倍。
核電池橫空出世後立即受到大肆追捧。英國帝國理工大學一位結構生態學教授史蒂芬 庫裏(Stephen Curry)在推特上感慨了從核爆災難到核電池的巧合後,如此專業的話題一天內就被轉發了1600多次、新增了100個粉絲。
事實上,“好奇”號只能算是第一個核動力的火星車。早在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的時代,就有核電池的身影。在NASA的名單上,使用過核電池的太空探測器有一長串,包括執行火星任務的“維京”,探測外太陽系的“先驅者”、“旅行者”、“尤利西斯”、“伽利略”、“卡西尼”以及“新地平線”等。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的字典裏,“核電池”被稱為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簡稱MMRTG)。它的原理很簡單,利用半衰期較長的放射性元素穩定衰變時發出的熱量,加熱所謂的熱點材料,將熱能轉化成電能為全系統供電。“好奇”號使用的是約5公斤重的钚-238,一種極昂貴又難製備的放射性元素。
相對於核電站動輒上百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核電池屬於核能的微型利用。“好奇”號的製造商是波音和洛克希德(lockheed),後者95%的營業額來自美國國防部及軍方。中國情況類似,即核電池大多用在軍工、航天領域。
當身穿藍色制服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人員為“好奇”號成功着陸火星擊掌歡呼,解説員介紹核電池動力系統時,中國人自然也會好奇,我們難道只有大型核電站和核潛艇嗎?
事實上,中國也有核電池。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過,將於2013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上,將裝載核動力系統。鮮為人知的是,已有的月球車都同時裝有太陽能和核能兩套動力裝置,以備低溫、離太陽較遠時切換使用。而業內認可、有據可查的中國第一塊核電池,據信由中國原子能科學院自2004年起研發、2006年成功。這顆钚-238同位素電池,被視作填補了中國核電池的空白。
不過,由於最常用作核電池的钚-238非常昂貴,在近地軌道上的性價比不如太陽能,加上使用領域的小眾,並不被看好是未來“微核”時代的代表。低調又步步為營的是小型反應堆。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界定,電功率在30萬千瓦以下的反應堆均為小型堆,美國能源部又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模塊式的概念。小型堆的適應性很廣,可以為偏遠山區、中小電網、工業園區、石化企業供電,也可以用在熱電聯營、汽電聯營甚至海水淡化需要的水電聯供。
目前國際上有三十幾座小型堆機組,但國內尚未有一座。2011年,法、美的三家公司分別公佈了正在研發的三種小型堆設計。2011年美國聯邦預算中,奧巴馬總統要求針對小型堆計劃投入3900萬美元,美國能源部也首度對小型堆設計的商業運用提供了資金。
2011年4月,中國第一家從事小堆開發的産業化公司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據媒體公開報道,中國首個小型堆示範項目確定將建在福建莆田,2013年底前開工。目前,中核新能源、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小堆先鋒正在努力推銷,力圖促成小堆的國家示範工程,等待福島核事故之後的中國核電重啟之門徹底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