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19)轉發到微博

  我們是孤獨的嗎?這恐怕是人類最迷惑的宇宙問題之一了。在多世紀的追尋中,地球的鄰居,火星因和地球一樣帶有大氣、衛星、火山、沙漠、峽谷甚至極地而成為人們矚目的星球。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火星探索,從尋找火星人,到尋找微生物存在的證據,再到研究火星環境,乃至未來可能的火星殖民,這個紅色星球一直都將是人類太空探索的焦點之一。

  神秘“火星生命”

  “好奇”號登陸火星,相當於把一個人類前所未有的“火星科學實驗室”直接送到了紅色星球上。“好奇”號帶著一個重要目標:尋找火星上生命存在的蹤跡。

  有一個局外人,對“好奇”號成功登陸的興奮之情,可能要超過參與此次項目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吉爾波特列維。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宇航局啟動了“海盜”火星項目,將兩個探測器送上了火星,列維負責當時火星車上的生物實驗之一——標簽探測實驗(LR實驗)。

  當時,通過分析探測器採集到的火星土壤信息,列維發現了一種含有發射性有機碳的養分。

  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土壤中含有細菌等微生物,它們會吸收土壤養分,然後釋放出一些消化分子,如二氧化碳。列維發現,土壤中存在著放射性的碳原子,這意味著火星土壤中曾存在著微生物的消化過程!

  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發現,當時,列維和他的同事打開了香檳,舉行了慶祝。

  但是,一個星期不到,另一個實驗項目——氣相色譜儀(GCMS)的研究結果給列維潑了一盆冷水。

  GCMS實驗把火星土壤加熱,並沒有找到任何有機碳分子。因為兩個實驗無法相互驗證,美國宇航局最終宣佈,列維的實驗結果沒有意義。

  儘管如此,列維有關火星生命的實驗結果,依然成為此後火星生化試驗中最具爭議的一個,討論延續至今。

  今年4月,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再次對LR實驗數據進行核查分析,並得出結論:“可能意味著微生生命的存在”。

  如今,史上最先進的探測器登陸火星,列維充滿期待,他希望“好奇”號能“平反”他36年前的研究,“我很確信,火星科學實驗室能夠找到有機物”。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地理物理學家羅伯特海森認為,列維的研究結果尚未能得到良好的解釋。

  他認為,如果火星土壤中真含有大量放射性有機碳元素,一種可能是“非有機過程”造成的,如小行星、彗星等天體撞擊造成的有機含量。

  但是,也有種可能,即火星自身有機物留下的碳含量。有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火星上存在著人類還無法想象的外星生命生態,它們甚至可能不需要水,演變出了一種利用過氧化氫而非水作為細胞內液的生命形態。這樣,它們就可以在火星冬天極度寒冷的溫度下生存。

  一些地球上所做的研究也支撐了火星曾經存在生命的説法。

  2001年時,一組國際科研小組曾分析過一顆40億年前從火星飛到地球的隕石,結果發現,這塊古老的隕石上有明顯的微型磁晶跡象,這種情況和地球年輕時的樣子很像,這或許意味著很早以前,火星和地球一樣,有過一些鏈型的微生物。

  不過,目前科學界討論火星上的生命,也是討論遠古時期的情況,今天的火星,沒有任何生命跡象。

  改造火星不是夢

  火星上即便沒有馬丁叔叔,並不意味著火星的環境不能被改造。它很可能成為未來人類星際移民的選擇之一。

  根據科學家的設想,在自然狀況下,如果一顆隕石墜落在帶有生命的星球,撞擊後,帶有有機微生物的岩石碎片會撒向太空。如果這些有機物能夠在真空的太空中存活的話,當它們最終掉在一顆貧瘠,但有著適合條件的星球上時,同樣可以存活並壯大下去。

  科學家甚至假想,為了“殖民”某個星球,人類同樣可以人為地創造這個過程,隕石的媒介角色就可以由太空飛行器來代替。不過,不管殖民者是宇航員、種子還是孢子,他們的生命力都必須是非常強的,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好的候選者,比如藍藻,它可以直接利用太陽光生長,這個特點使它已經用在了宇航員生命支撐系統上,可以將人類的排泄物分解成水、氧氣和養分。

  藍藻還可以用來製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螺旋藻,後者和大米、洋蔥、土豆、菠菜等,被歐盟太空署列為未來“火星上必須種植的9種作物”。

  對於外星移民,現在看來,火星是個極佳的選擇。火星雖然很冷,但在夏天時,赤道附近的溫度可以達到20攝氏度左右,大氣中則含有95%的二氧化碳,這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夢想可以成真。

  不過,火星最不適合生命的弊端是它貧瘠的土壤。因此,征服火星的第一步,是令其岩石轉變成含有養分的土壤。

  火星環境與地球相似,在地球上模擬的火星環境實驗顯示,即使火星全是岩石,但在微生物幫助下,某一天也會變成土壤。

  科學家的實驗表明,第一代火星殖民者可以通過往土壤裏傾倒一些“化肥”,令其立刻肥沃起來,但這並非可持續做法。從長遠來看,需利用火星上大量的玄武岩火山灰來改變其地貌。科學家已從冰島火山灰中發現,玄武岩的火山灰中可能存在適合改變火星岩石結構的細菌。

  此外,青苔也是很好的岩石處理劑,青苔可以在真空的太空環境下生存,甚至有德國科學家對地球上類似火星樣本的岩石做青苔實驗,發現其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不過,移民火星還有一個問題,那便是紫外線輻射。火星上沒有臭氧,無法阻擋太陽照射出的致命的紫外線。對此,科學家的對策是:向火星大氣層注入大量的溫室氣體如氟氯碳化物,一方面可以讓火星暖和起來,另一方面也或許可以形成臭氧,形成紫外線防護屏。

  當然,改變一個巨大星球的難度,現在幾乎是無法想象的,但是,人類正在一點點地充實自己移民火星的工具箱,或許未來的某一天,火星,真的就能成為人類新的家園。

  我是火星(Mars)

  苗條

  太陽系由內往外第四顆行星,類地行星,直徑為地球一半,質量為地球的11%。

  冷漠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

  易怒

  大氣為多達95%的二氧化碳,氧氣很少,沙塵懸浮其中,常有塵暴發生。

  多變

  大氣很薄,地表日夜溫差很大,某些地區白天可達28℃,夜晚可低至-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