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如果將時間撥回到上世紀20 年代,要評選最缺少中國味道的城市,哈爾濱一定能打入前三甲。當時俄國人和張作霖正在東北明爭暗鬥,哈爾濱幾乎由“洋居民”把持,外國人佔全城一半還多,即使是一條名為中國大街的主幹道,也因為“洋居民”的強烈反對改為了中央大街。時過境遷,金髮碧眼的異族因為戰亂等原因紛紛撤離,那些建築精華和文化氣韻則保留至今,令哈爾濱流露出別樣的氣質,吸引著天南海北的觀光客。

夜色中的索菲亞大教堂。

  一條街的故事

  一個城市在成長之初,會被建設者賦予最本真的氣質,不管之後被塗抹過多少層不同的色彩,這種氣質永難磨滅。19 世紀末,沙俄獲得了在中國東北的中東鐵路建設權,1898 年6 月,中東鐵路工程局從海參崴遷到哈爾濱,在此之前,它不過是一個約3 萬人的村鎮。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大量俄國人、波蘭人、猶太人等外國人落戶在這座新興城市。1917 年十月革命後,哈爾濱迎來了俄國貴族流亡潮,到了1922 年,哈爾濱約有外國人口19.6 萬,國籍多達28 個。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歐式建築。

  中央大街作為哈爾濱的中心城區,其發展史也是城市的一部濃縮史,它也是哈爾濱精華建築的集中地。1898 年中央大街逐漸形成, 居住者大多數是中國人, 當局(當時哈爾濱由沙俄政府管理)索性將其命名中國大街。 會做生意的中國人讓這條街一天天繁榮起來,外國人對這塊黃金寶地不可能坐視不理,於是開始圈搶地盤大興土木。 二十多年下來,中國大街成了哈爾濱最繁榮的“萬國建築博覽會”,街名卻讓老外們看不順眼,當局為了平衡關係,將其改名為中央大街。

冰糖葫蘆是很多北方人關於童年的重要記憶。

裝扮成“聖誕老人”為孤兒院募捐的三位女大學生。

  中央大街上最出名的建築無疑是索菲亞教堂,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它是搬來的“外來戶”。1907 年,索菲亞教堂由一個俄羅斯茶商出資6 萬盧布建成,位於水道街(現在的兆麟街),用作沙俄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12 年,這位商人再次出資把教堂移到道裏菜市場,並把原來木質結構的建築改成了磚石結構。文革期間,教堂改成了哈市第一百貨公司的倉庫和話劇院的練功房,直到1997 年才重新修整,做為建築博物館對外開放。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冬遊哈爾濱 品味冰城異境氣質(組圖) 1 如果將時間撥回到上世紀20 年代,要評選最缺少中國味道的城市,哈爾濱一定能打入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