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普通人對日常裝東西的編織袋或許並不陌生,可是兩千多年前的“編織袋”呢?據最新考古研究發現,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中出土的原來命名為“竹笥”的器具,實際上是由蘆葦做成的“編織袋”,這不禁讓人對於蘆葦的用途價值産生了新興趣。
據了解,考古人員今年4月份在清理西安南郊的張安世家族墓一未被盜的耳室時,意外發現了裝著“山珍海味”的眾多非金屬器具,經多方專家現場察看初步認定為其中有古代竹木器中的“竹笥”。在制定保護方案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又委託多個研究機構對其“身份”進一步認定,目前其結果皆顯示原來命名的“竹笥”,其實是由加工過的蘆葦做成的“編織袋”,其做工可謂十分精細。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仲立説,“竹笥”是古代一種竹制盛器,目前經專家考證質地並非竹子,而是蘆葦編制的盛器,內盛有果子、肉食、麵食等。如此精美的“編織袋”在考古史上十分罕見,目前實驗室的保護工作仍在進行之中。
張安世是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的重臣,為漢武帝時期著名酷吏張湯之子,漢昭帝時封富平侯,漢宣帝時拜為大司馬,是西漢後期重要的政治家。因家族延續時間長,曾被譽為“相國兩百年”,其家族墓地經2000多年的變遷後,絕大多數墓葬均遭“洗劫”,目前只有一座小型“甲”字形墓未發現被盜痕跡。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