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隨著冷戰的結束,曾經紅極一時的間諜小説沒能逃脫日漸沒落的宿命。當然,007依然迷人,只是越來越像動作明星,約翰 勒卡雷(公認的“間諜小説第一人”)還在繼續創作,不過改行成了抨擊布什的時評人。總之,間諜文學的黃金年代是過去了,然而,那些在六七十年代濫觴于文學作品中的秘密武器,像什麼“偽裝成口紅的手槍”、“藏在空心大南瓜裏的微縮膠卷”等等卻從未在真實世界消失——我是説,技術也許在不斷改進,而現實中的間諜活動卻從未停止。

  事情還得從去年説起,2010年6月27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然逮捕了10名為俄羅斯政府服務的“間諜”。在美俄關係趨於緩和的今天,消息一齣,全球譁然,各種流言甚囂塵上。間諜——這個帶有濃濃冷戰色彩的詞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矚目。

  不過隨著俄美雙方迅速達成間諜交換協議,這起冷戰結束後最大的跨國間諜案又草草落下帷幕。上週一,依照《信息自由法案》精神,FBI公佈了事件相關的多項視頻、圖片和文字資料。時隔一年,曾經轟動一時的“間諜門”幕後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FBI將這項針對俄羅斯對外情報局(SVR)的調查行動取名“鬼故事”(Operation Ghost Stories)。原因很簡單,10名被捕的間諜中有6個都在使用死人的身份——他們也正如幽靈一般悄然蔓延,逐步構建起一張深入美國社會的間諜網。這些人大多是在美“潛伏”多年的俄羅斯人,他們拿著美國大學文憑,都有正式的職業,表面上看似與本國毫無關聯,事實上卻受命于SVR,一舉一動都是“有的放矢”。

  雖然FBI一再強調並未被間諜竊取什麼關鍵信息,但他們的確有理由防患于未然。2009年,調查局截獲了一條由“莫斯科中心”(即SVR總部)發給間諜的秘訊,內容簡潔明晰:“你們被派往美國執行一項長期的使命,你們所接受的教育、擁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打入美國決策階層,要在裏面蒐集情報、發展關係,然後向莫斯科彙報。”怎麼樣,像不像電影裏的情節?

間諜是怎樣煉成的  

    據一位FBI發言人稱,這項旨在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行動已經持續了十餘年。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FBI就發現了這些俄羅斯特工在紐約等地從事間諜活動的蛛絲馬跡,並深入調查了他們幕後大老闆SVR的間諜培養工作。

  跟多數諜戰片演的差不多,在被派往目標國之前,特工們都會接受嚴格的訓練。在為期幾年的培訓中,學員需要熟練掌握多門外語,發展良好的一對一溝通能力,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而基本的情報傳輸技能,例如隱寫術、短波電臺操作、密碼編譯技巧等等更是必須爛熟於心。可以説,只要是從這裡畢業的學生,個個都“身懷絕技”。

兩名俄羅斯間諜正在接頭。

  一旦培訓完成,這些特工就會被賦予一個全新的身份——當然,是偽造的。各種假文件再加一些高科技手段,SVR的間諜隨即搖身變成一個個合法良民被派往世界各地,美國當然包括其中。為了掩人耳目,間諜們還往往男女搭配,去年被捕的10名間諜中就有4對“夫婦”,他們在目標國共同生活和工作,有些甚至兒女雙全。不過跟誰組合可不是由他們自個兒説了算,所有配對都是由莫斯科總部指定,這樣倒也避免了出現電影《史密斯夫婦》那般互不知老底的危險。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SVR特工都過著隱姓埋名的幽靈生活,在去年“間諜門”(Illegals Program)事件之後迅速躥紅的美女特工安娜 查普曼(Anna Chapman)就是鮮有的幾位使用真實身份的間諜。案發前,查普曼是紐約一個成功的房産仲介商,住著曼哈頓商業區的豪宅,是上層社交圈的名媛。通常情況下,真實的身份能幫助間諜更快更深地融入美國社會,但暴露的危險性也更大。

  為了安全地傳送情報,莫斯科總部為旗下特工量身打造了好幾種秘密通訊方式,通過私人的無線網絡秘密通話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方法説來簡單,就是啟用兩兩配對的筆記本電腦之間的臨時無線網絡功能,以實現數據的相互傳輸。具體操作流程也很簡便:首先,用一台事先配置好的移動設備A創建一個私人的無線局域網,然後,將這個網絡設定為只能與擁有特定MAC地址的移動設備B相聯。此時,不管有什麼情報指令,都可以想怎麼傳就怎麼傳了。

  根據FBI解封的文件,查普曼若無其事地坐在曼哈頓大街的一家咖啡館窗邊,差不多10分鐘後,一輛迷你卡車緩緩駛過……誰會想到,一次秘密通訊就在這樣稀鬆平常的場景下悄然完成了。迷你卡車的司機正是查普曼的同伴“俄羅斯政府官1號”,兩人正是透過私人無線局域網交換了信息,而暗中監控的FBI探員隨後就通過探測工具證實了這點。

美俄“無間道”

  出於“放長線、釣大魚”的考慮,FBI一直沒有打草驚蛇,而是悄悄通過各種電子監控設備收集證據。隨後在新澤西和波士頓進行的兩次大搜查行動,更使得FBI全盤掌控了這些間諜與莫斯科中心的角色分工與間諜活動方式。而據司法部一位發言人透露,FBI之所以選擇在去年6月“收線”,部分源於“覺察到其中一名間諜有了出逃的苗頭”。一如法新社的評論,從醞釀到實施,這次終極抓捕行動的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冷戰間諜驚悚大片。

  6月26日,假扮成俄羅斯使館員工的FBI臥底UC-1謊稱“事出緊急,有重要情報提供”,成功釣出查普曼在曼哈頓一家咖啡館碰頭。兩人一開始用俄語接頭,隨後UC-1提議講英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查普曼在回俄羅斯後已經成為了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在確認UC-1與自己服務於同一個部門後,這個美女特工似乎放鬆了警惕,不僅透露出下次秘密通訊的時間安排在週三,還放心大膽地將故障的筆記本電腦交給UC-1,隨後又答應幫忙捎帶一本假護照給他們的另一位“同伴”。商定好下次碰面時間後,二人結束了會談。

  與此同時,另一名臥底UC-2也成功與他的“間諜夥伴”謝門科(Mikhail Semenko)接上了頭,後者欣然答應替UC-2把一疊報紙包裹的信件和5000美金埋藏到指定地點。

  然而,情況遠不是那麼簡單。作為資深間諜,老奸巨猾的查普曼隨即覺察出了異樣。當天下午6點,她先是頻繁出沒于布魯克林區各個店舖之間,企圖甩掉“尾巴”,繼而又扔掉了一直使用的兩張電話卡,臨時改用新買的一次性手機以免受到監聽。到了第二天的約定時間,查普曼也未在事先與UC-1説好的地方露面。為防止夜長夢多,蟄伏10年的FBI當晚便果斷出擊,趕在驚弓鳥出逃之前一舉將這個10人間諜團夥捉拿歸案。

查普曼與FBI臥底UC-1在咖啡館會面。

    如果你期待一個陰森又恐怖的結局,那“鬼故事”的尾聲可能要讓你失望了。通過俄美雙方間諜交換協議,這些曾經的特工都順利回到了俄羅斯。按照傳統,他們接受了由梅德韋傑夫親自頒發的英雄勳章,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查普曼依然是其中的頭號明星,歸國後她成了一名專欄作家,也頻繁出席于各種時尚派對,無論在哪都是媒體追逐的焦點。也許,間諜從來就沒有對錯,有的只是他們背後錯綜複雜的國家關係和利益。

了解更多:

[1] FBI-Operation Ghost Stories

[2] Anna Chapman‘s call to father led to FBI spy arrests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講“鬼故事”的美女間諜 1 隨著冷戰的結束,曾經紅極一時的間諜小説沒能逃脫日漸沒落的宿命。當然,007依然迷人,只是越來越像動作明星,約翰 勒卡雷(公認的“間諜小説第一人”)還在繼續創作,不過改行成了抨擊布什的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