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海南萬寧興隆藏家陳先生家中的一卷32頁蠅頭小楷綾書,日前經海南省收藏家協會依據質地、內容、款樣等特徵鑒定,是清中期科舉取士中考生私帶的與試題相關的資料——夾帶,俗稱小抄。
考前準備工作很“充分”
這卷夾帶其實是一塊塊寬23厘米、長41厘米的白綾,一頁對折四面收裝,雙面四欄、從右到左用蠅頭小楷,密密麻麻豎抄着“五經”、“二十四史”、《論語》、《大學》、《中庸》裏的文章。字體輕盈飄逸、秀麗端正。每折面3200字,一頁4面共12800字,32頁約32萬字,差不多是一部長篇小説的篇幅了。
“這卷夾帶應該是清代鄉試作弊時用的物品。”海南省收藏家協會書畫鑒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有骨認為,清代早期科舉考試舞弊嚴重,此物的質地為白綾,是當時比較流行的作弊“材料”,故推斷此物年代在清朝。由於綾面光滑,毛筆尖也是軟的,所以用毛筆在綾面上書寫有一定難度。李有骨説,製作夾帶要將綾面繃直後墊上硬物才能書寫,通過這份整齊、詳盡的夾帶可以窺見考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多麼“充分”。
作弊之舉自古有之
科舉始於隋,宋以後科舉均用經義,而明清以八股取士,所考內容大多是以四書五經中的語句為題。如果不飽讀經書,熟記每個章節,就無法通過科舉考試。
為求中舉,有的考生將夾帶藏於髮鬢,有的揣在懷中,有的匿在衣袖,有的放於墨盒。還有人用麻布做成中式坎肩,前後襟上寫滿小字,穿着走進考場。後來,又規定衣褂、袍褲乃至帽子、襪子都必須是單層的,鞋子必須是薄底的,氈衣皮衣必須沒有裏子,硯臺、蠟燭的體積也不能過大,以防藏有玄機。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的考生將書變小、字壓縮;有的將經書書寫在衣服鞋帽上;有的甚至寫在身體上混進考場。後來,夾帶又衍生出木刻的巾箱本或微刻本,是我國古籍中字體最小、版面密度最高的私刻本之一。它售價奇高無比,專供考生作弊參考,一般在高12厘米、寬7厘米以內。
夾帶留存具有價值
陳先生説,這卷夾帶是祖上傳下來的,由於年代久遠,這卷夾帶有部分已殘破,顏色也微微泛黃。海南省收藏家協會專家鑒定認為,這卷夾帶內容龐雜,含鄉試、會試、殿試等一系列內容,是一考生多次應試之秘笈。
李有骨説,從字跡娟秀的蠅頭小楷上不難看出,作者的書法功力非常深厚;再者,抄寫的都是古代的經典文獻,又使它有了文獻價值;更重要的,作者還將對文章的注解抄在夾帶內,這其中既有別人的精闢觀點,也有作者自己的獨到認識,也使它有了學術價值;同時,稀少的存世量又使它有了極高的收藏價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