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早在13世紀就已幾近絕跡的神秘宗教,竟在中國東南沿海頑強生存。它是飄洋過海而來,還是橫越大漠而來?歷史的塵埃湮沒了一切,僅剩幾座荒寺殘垣、幾卷殘破書頁。直到殘存的奇特風俗被世人關注,古代明教的千年興衰才漸漸露出冰山一角。

  蒼南奇特風俗解密

  在浙江溫州蒼南縣沿海炎亭、括山一帶,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着一些奇特風俗:穿一身素白衣服給死者做超度;一些老漁民每日早餐必先素食三口白飯,而後才用菜肴。還有一些老人至今堅持朝拜太陽,晚拜月亮。

  當地人的祖上淵源,幾乎都可追溯到閩南或閩東,普遍信奉媽祖。然而媽祖信仰中,並沒有這種風俗。人們所熟知的其他宗教同樣沒有這樣的習俗淵源。

  當地是否曾流傳過一種鮮為人知的已湮滅宗教?

  1982年,浙江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時,人們發現民國《平陽縣誌》中邑人孔克表的《選真寺記》寫道:“選真寺,為蘇鄰國之教者宅焉。”地點在“平陽郭南行百十里,有山曰鵬山。”

  蘇鄰國即古波斯,蘇鄰國教即摩尼教,宋代以後華化的摩尼教就是明教。“平陽郭南”當時已劃入蒼南,應在金鄉、炎亭、括山一帶,正是有着淵源不明的奇特風俗流傳的地方。

  穿素白衣服超度是明教徒白衣白冠的遺俗,而素食三口白飯,正是明教“長齋”習俗的變通:漁民長年在海上搏風鬥浪,僅憑素食無法增強體質,不可能不喝酒吃肉,只好以三口白飯代替素食。

  明教絕跡數百年,早已在人們的記憶中湮沒,惟有從塵土殘卷中尋找它的蹤跡。

  古寺之謎:孤立稻田中的那一抹枯黃

  1988年春節,平陽縣誌主編林順道去蒼南白沙的舅父張正光家拜年,談及此事,張正光老人自告奮勇去尋找選真寺。

  括山下湯村外一座形如大鳥的小山包在不經意間走進了張正光的視線。當地人告訴老張,山名“鵬山”!

  似乎離找到選真寺不遠了。

  然而,當鵬山腳下眾多寺廟被一一確認排除後,選真寺依然沒有蹤跡。選真寺早已蕩然無存?抑或記載有誤?

  此時,一座孤立在稻田中的黃色外墻平房引動了張正光的腳步。沿着田間小路走近,房門上赫然大書“選真禪寺”。寺前廢堂基和稻田交界處一塊1米多高、長滿苔蘚的石碑,進一步確認了它的身份,碑上刻的正是“選真寺記”,碑文與縣誌記載契合。

  選真寺大悖中土寺廟依山而建的特點。它早已成為佛寺,規模很小,僅三間平房,一名僧人。寺中摩尼教教風格建築及古物均已蕩然無存,僅剩九根柱子是舊物。

  它是何人所建?建於何時?它又經歷了怎樣的坎坷滄桑?

  《選真寺記》落款時間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記載了當時當地彭氏族人彭如山擴建選真寺一事。

  《選真寺記》反復提及了彭如山為實現先人遺願的話語:“寺,吾祖創也”,“吾幸不墮先人遺緒”。

  1997年1月,林順道在距選真寺4公里外的彭家堡村發現了1919年重修的《彭氏宗譜》,該譜全文收錄了《選真寺記》,還記載了彭如山的家世淵源。

  彭氏先祖彭信,於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從今福建霞浦遷到蒼南金鄉鵬山,彭氏八世祖彭仲剛(1143年-1194年)為乾道二年(1166年)進士,曾任國子監丞等職。彭氏家族由此興盛,此後出仕為官者不乏其人。

  選真寺初建時“故制樸陋”,這是彭如山要擴建的直接動因。選真寺是彭家未發達之前所建,而彭如山也不知道該寺是哪代先祖所建,可見建造者不是其熟知姓名的近祖。

  家族未發跡之前、彭如山近祖生活年代之前、北宋宣和禁教之前,從這三個因素可以推斷,選真寺的建造年代最晚也在北宋宣和之前。

視頻集>>

熱詞:

channelId 1 1 金庸筆下中國古代“明教”的失蹤之謎 1 早在13世紀就已幾近絕跡的神秘宗教,竟在中國東南沿海頑強生存。它是飄洋過海而來,還是橫越大漠而來?歷史的塵埃湮沒了一切,僅剩幾座荒寺殘垣、幾卷殘破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