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核心提示:清朝中後期,統治者江山穩坐,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逐漸演變為一項皇家娛樂活動,奉為國俗。當然,冰嬉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娛樂,而是以肄武習勞,隱寓練戎之意,不徒供歲時娛玩也。
金昆、程志道、福隆安所繪《冰嬉圖》卷
清代冰嬉活動使用的冰刀雖然簡易,但包括了多種現代冰上運動的雛形
過了小寒,北京迎來了入冬以來最冷的一週。各大公園的“冰雪嘉年華”活動陸續開幕。溜冰、雪滑梯、雪橇、冰車,人們玩得不亦樂乎……但是我們對冰上嬉遊的想象也不過如此了,跟幾百年前紫禁城的皇家冰嬉活動相比,這些項目只能算是小兒科。
每年冬天,當太液池(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的水結成堅冰,清宮冰嬉活動便拉開序幕。清代多幅《冰嬉圖》描繪的正是沸騰一個冬季的清宮“冰雪嘉年華”。
清代帝後冬季“大閱冰”
冰嬉是冰上運動的總稱,源於在白山黑水的冰雪間馳騁的滿族習俗。努爾哈赤手下有一支神秘的滑冰部隊。相傳當年努爾哈赤被困墨根城,城池即將陷落的時候,一支“皆著烏喇滑子”的滑冰部隊如從天降,解了墨根城之圍。這支特種部隊完全靠滑冰前進,一天一夜行軍700多裏,火炮也架在冰爬犁上運送。
清軍入關之後,滑冰、冰上足球作為滿族傳統的軍事訓練活動保留下來,每年冬天皇帝都要檢閱士兵的滑冰技能。當時滿清軍隊中有專門的溜冰兵種,叫“技勇冰鞵(鞋)營”,溜冰的士兵統稱“冰鞵”,管理部門則稱為“冰鞵處”。
清朝中後期,統治者江山穩坐,“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逐漸演變為一項皇家娛樂活動,奉為“國俗”。當然,冰嬉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娛樂,而是“以肄武習勞,隱寓練戎之意,不徒供歲時娛玩也”。
每年冬天,皇家從八旗將士和內務府上三旗官兵中挑選“善走冰”的能手上千人入宮訓練。按照清朝典制,活動最多有1600人參加。每年冬至之後開始集訓,臘八前後舉行正式的比賽和表演,在西苑太液池上接受皇帝、后妃和王公大臣等人的檢閱。今天北海的漪瀾堂就是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觀賞冰嬉的地方。
乾隆尤愛冰嬉,特別撰寫《禦制冰嬉賦》,首開帝王為冰嬉作賦的先河。他還多次命令宮廷畫家將太液池冰嬉場面摹畫下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金昆、程志道、福隆安所繪《冰嬉圖》卷、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所繪的《冰嬉圖》和姚文瀚繪製的《紫光閣賜宴圖》,都忠實地反映出八旗兵在太液池上表演冰嬉的場面。
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滑射活動
現代冰上運動的雛形
八旗兵所穿的冰刀,在木板下鑲鋼條或鋼片,綁在鞋下即成。清代冰嬉活動使用的冰刀雖然簡易,但包括了多種現代冰上運動的雛形,如速滑、花樣滑冰和冰球等等,還有許多清宮獨創的冰上雜技節目,即使是今天優秀的花滑運動員也未見得能完成那些高難度的動作。
最先上演的是速滑競賽,也稱“跑冰鞋”。宮中選擇黃道吉日,在太液池上找一塊平整且堅固的冰面,預先在賽場周邊搭起彩棚、高挂綵燈和彩旗,當然最要緊的是為皇帝準備好觀戰乘坐的船形冰床。這種冰床華貴堅固,乾隆曾寫詩讚美説,“檀榻簇葩匡既好,柘檐纈翠蓋斯觫。方茵茸燠敷貂座,圓極虛明屏周幬。”
比賽當天一早,皇帝的龍駕便到了,轎輦行至湖心,皇上在冰床上坐定,四面爆竹齊鳴。隨著炮響,一百多名身著彩服、頭飾花冠的“運動員”從二三里外的樹叢中衝出來,滑向冰床。轉眼間,已經有人滑到皇上跟前,跪拜行禮。由於速度太快,必須有專人在旁邊負責幫助“運動員”停住腳步。
冰嬉的重頭戲“轉龍射球”在故宮藏的兩幅《冰嬉圖》中都有生動描繪。冰場上立起三座插有彩旗的大門,門上挂有綵球,兩隊隊員各自列成縱隊,在明鏡一般的冰場上滑出兩個卷雲形的大圈。選手要一邊滑行,一邊做出各式動作。射手、旗手、雜技表演者相間,依次魚貫從門中滑過。
在張為邦、姚文瀚合繪的《冰嬉圖》中,除反映滑射場面外,還有各種娛樂性冰上雜技表演,也就是花樣滑冰。雙人、單人花滑、溜滑倒立、耍刀、弄幡、疊羅漢等,每種表演冠以形象生動的名字,如“雙飛燕”、“金雞獨立”、“鷂子翻身”、“童子拜觀音”等。表演者除了八旗軍士,還有兒童,你追我趕,場面十分壯觀。
《冰嬉圖》中沒有描繪的一種冰嬉項目叫作革戲,也叫“圓鞠”。場上選手分成左右兩隊,“左衣紅,右衣黃”,各設旗門,中間有執事(即裁判)。負責開球的御前侍衛狠狠一腳,把球踢到半空,選手們“虎旅紛來”,手腳並用,得者為勝。有人説,革戲是現代冰球的前身,還有人將其形容為“英式橄欖球”,可能後者更為貼切。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