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了整整40年,唐山也從一片廢墟重新崛起為一座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今天,從這座嶄新的城市和唐山人平靜的生活裏似乎很難找到地震的影子,然而唐山人關於那場大地震的記憶卻未曾消失,直到今天,他們還在以不同的方式去追憶那段往事。
2016年初,以唐山大地震為背景的舞臺音樂劇《夢園曹妃甸》開始排練,也把人們帶回到了四十年前的那場大地震。在那場地震中,24萬唐山人失去了生命。 楊玉芳與高志宏夫婦在地震中被砸成截癱,1982年兩人結為夫妻。楊玉芳以配鑰匙為生,愛好文學,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部四十萬字的小説,他希望在地震四十年之際能夠出版。高志宏畢業于河北機電學院,今年是她畢業四十週年,她的大學同學要來唐山看望她,平淡而清苦的生活並沒有磨滅這對截癱夫婦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京劇演員穆苓雲在地震中失去丈夫,地震後與音樂家楊煜結合,楊煜的妻子也在地震中喪生。這種現象在唐山被稱為重組家庭。 唐山大地震帶給了許多唐山人心靈和身體上的傷害,四十年過去了,當傷痛漸漸退去,留在她們的是永遠的追憶和面對現實的生活的勇氣。
唐山大地震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孤兒,這些地震孤兒當時被送到了全國各地專門為唐山孤兒設立的育紅院,李寶霞是其中的一個。這些年,她始終沒有忘記當年養育過她的育紅院。四十年過去了,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回一趟位於邢臺的育紅院,看望一下她當年的老師。 開灤礦工暴振旺一家三代都在井下工作,妻子是地震孤兒,暴振旺經歷了開灤煤礦的輝煌和低落。礦井破産後他主動要求到海港邊工作,今年他即將退休,結束長期在海港家庭兩地奔波的生活。 教練劉鳳池地震中失去了大兒子,他一直在培養唐山的乒乓球學生,眼下他在為自己的腿傷苦惱,教孩子的地點也經常出現問題。夏天到了,劉鳳池來到北京的國家乒乓球隊,看望了自己的徒弟,一位國家隊的教練,終於實現了和世界冠軍打球的願望。
常青是一名攝影師,四十年前,他用相機記錄下了上海救援隊為一名孕婦接生的瞬間,母親為這名出生的這名女嬰起了一個小名:“唐滬”。四十年過去了,常青希望能找到當年這個叫“唐滬”的嬰兒。 然而,常青尋找的唐滬一直沒有結果,來唐山的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的醫生也沒有人認識照片上的人。同時,上海文化出版社也在尋找當年的醫護人員,通過電視找人,終於找到了照片上的醫生和當年的孩子唐滬,原來唐滬已經改名孫滬。孫滬和常青見面後,希望去上海看望當年為她接生的周醫生。 開灤醫院醫生屈順喜,經歷過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後,隨開灤救護大隊參與了汶川地震救援,並與救助的患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16年5月,在汶川地震8週年紀念日時,屈順喜又來到了汶川見到了他曾經救助的患者。
求助者佟明霞在那場地震中失去了父母,11歲的她和3歲的妹妹在去往收留地震遺孤的育紅學校時不慎失散。後來在學校的幫助下,佟明霞找到了妹妹,發現妹妹已經被好心人收養。可是,當佟明霞畢業後再去尋找妹妹時,卻再也沒有找到。《等著我》能幫助她尋找到失散多年的妹妹嗎?
唐山大地震發生時,求助者劉紅梅只有9歲。大地震造成她的大腿粉碎性骨折。在被轉移到遼寧本溪接受治療期間,劉紅梅認識了門醫生。門醫生無微不至地照顧,治療期間門醫生如父親般的關愛,令劉紅梅的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感激,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