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0、21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産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説。

夏至 · 節氣飲食
  • 夏至飲食方面宜清補,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 麵條,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麵,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 夏至食生薑,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欲不振,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
  • 夏至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出汗量也會隨之增加,因此人體需水量大。對此,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如喝些綠豆湯、淡鹽水等。
夏至 · 民間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係古代“夏祭”活動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夏至 · 詩詞賞析

《夏至日作》唐朝·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左河水

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
知了不知耕種苦,坐閒枝上唱開懷。

《夏至》長卿

夜半驚嵐偃旗旌,朝聞遠鴉方初醒。
狸奴幾下偷翻書,何時聽得螗蜩鳴?

《竹枝詞》唐朝·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宋朝·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